清朝的阿哥是要上玉碟的,也就是歷代皇族族譜,這并不是清朝獨有的東西,自唐朝起就有,唯一的區別大概是清朝上玉碟用的是滿文,而其他朝代用的是漢文。
玉碟上記錄每一位皇家子嗣的出生、婚嫁、生育即從生到死的諸多重大訊息。
而皇帝在玉碟上的記錄是最詳細的,還包括立儲、即位的具體時間,謚號、廟號等等。
并不是說已經上過玉碟的信息不能更改,畢竟這一輩的阿哥全是“胤”字輩,不論將來哪一個即位,為了避諱都得改名。
就是胤祚突然說要改名有點奇怪。
康熙猛然想起自己剛剛的想法胤祚字典和他康熙無關
忽然有些明白臭小子在想些什么,不免嘴角上揚,調侃道“就算你改了名字,大家都知道你的曾用名是胤祚,序齒是六,沒用啊。”
說不定因為名字改來改去搞不清楚到底叫什么好,所有人干脆避開名字,直接喊更簡單的六阿哥。
到了那個時候,難不成還改年齡改序齒嗎那也太離譜了。
胤祚聽出言外之意,嘟起包子臉,氣呼呼的“我知道不現實,所以別用我的名字來命名字典啊”
他又不是皇帝,不需要太多政績,被人傳頌,更不需要流芳千古,什么頗有深遠意義與影響的漢字辭書這種事就不必和他有關了
聽了康熙的話,太子才明白六弟為什么要改名,在熟悉的汗阿瑪和六弟面前,他也沒那么注意克制和禮儀,大笑出聲。
“六弟,你這小腦袋瓜里都是什么,怎么會想到改名來避免”
難得見太子哥哥笑得這么開心,胤祚想再哄他笑笑,哼了一聲,故意翹著鼻子,牛氣沖沖地說“愛新覺羅胤祚做的事,跟改名后的愛新覺羅胤禎有什么關系”
康熙和太子的表情都僵硬了,父子倆一同地想這小子六弟就那么喜歡胤禛嗎
胤祚慌忙找補“不是四哥的禛,禎祥的禎,不一樣的”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禛”和“禎”兩個字的字形上有些區別,但在字音上是一樣的,字義同樣都是“吉祥”。
胤祚是因為先前想過要搶親弟弟的名字來用,這才隨口禿嚕出來,說出來就知道糟了,因為十四弟和四哥的名字讀音一樣,在沒有特意說明前,誰知道是哪一個
康熙和太子當然知道用的不是同一個字,哪有兄弟倆用同一個名字的即便如此,那也是同一字音,體現著絕無僅有的親近。
康熙面色微沉,故意歪曲胤祚的意思“朕怎么知道這不是你現想出來忽悠朕的借口”
太子和康熙很有默契,配合地露出失望的神色,像是被胤祚的所作所為傷到了心“二哥知道你喜歡四弟,但是今天是二哥的生日,你就不能表現得更喜歡二哥一些嗎”
俊秀的小少年輕輕嘆氣,頗為不忍地扭過臉去,不和胤祚對視,好像是不愿面對弟弟更喜歡其他哥哥的殘酷事實。
康熙“”你還挺能演啊。
看來咱們愛新覺羅家的人都是有一些演戲天賦在身上的,瑪嬤是,朕是,你也是。
康熙是因為置身事外,并不著急,從旁觀者的角度能看到更多,而胤祚身在局中,又擔心太子,沒發現康熙和太子之間的貓膩。
也不是胤祚不關注康熙,只是今天是太子的生辰,他自然得更關注壽星一些。
“太子哥哥,你別聽汗阿瑪胡說,不是我臨時想出來的,是很早之前就有這個念頭了”
胤祚滿心滿眼只有怎么哄好生氣吃醋的太子哥哥,而沒注意到康熙和太子聽到他的話后眼眸瞬間瞇起。
康熙表情古怪“這已經不是你第一次想著改名字了”他給胤祚取的名字就這么差嗎
太子也沒想到,不由回頭看著弟弟“你之前為什么要想改名字”
眼瞅著太子哥哥有被哄好的趨勢,胤祚顧不上太多,覺得那些事說了也沒什么,就全部說出來了。
“去年我不是高燒好幾天嗎我是前些天才知道有人給我下毒,當時就覺得是不是這個名字有問題誰讓胤祚的祚有國祚、帝位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