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在不斷追查中鎖定了嫌犯們的交集,她終于發現了瑪麗安的身份,但在深入調查時,琴對這個已經死去的女人忍不住心生憐憫。
法律無法審判一個死人,就連琴自己也說不清楚她究竟是想要挖掘出一切的真相,還是想要更加靠近對方的靈魂。
琴的現在與瑪麗安的過去交替出現,就像兩條糾纏在一起的螺旋。琴同情瑪麗安的遭遇,卻也害怕她遲遲不肯消散的陰影。
凡是與瑪麗安接觸過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變,他們中的有些人變成了殺人犯,有些人看似正常,卻會在某一刻突然發狂。
她雖然死去了,但留給他們的精神烙印卻難以消除。在一次出警中,琴的同事在犯人已經束手就擒時開槍殺死了他,他在那一刻的表情讓她覺得陌生又熟悉。
電影將女警官感受到的壓抑和恐懼鋪墊到了極點,斯嘉麗的那張臉在大熒幕上透露著幾分蒼白的脆弱,觀眾們卻看得心驚膽顫,頭皮發麻。
前排的影評人穩住自己微微發抖的手,姜如初導演讓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個道理最極致的恐懼是無形的。
琴與瑪麗安的隔空博弈就像在高空走鋼索,瑪麗安的信徒們隱藏在人群中隨時可能變成狂熱的怪物,而琴要做的就是在他們犯下錯誤之前制止他們。她在滿心疲憊的同時,又對瑪麗安的死亡產生了疑問。
觀眾們一直為她懸著心,女警官通過自己的分析阻止了一環又一環的犯罪,在審問那些犯人的過程中,她似乎正在接近最后的真相。
終于,在又一次出警時,琴從嫌疑犯那里得到了一封未被打開的信。
這封信的遣詞造句都很優美,卻又帶著一種解脫。琴很快意識到,與其說那是一封信,不如說那是一封遺書,并且寫出這份遺書的就是瑪麗安本人。她在遺書中寫道“我在此宣告一切的終結。”
琴用這份遺書喚醒了受到瑪麗安影響的人,他們眼中的狂熱褪去,就好像做了一場夢。至此為止,她們的戰爭似乎落下了帷幕,可琴卻無法忘記那個她從未謀面的對手。
原來,在這場夢之中唯一沒有醒來的,其實是她。
對于琴來說,瑪麗安是恐懼的來源,是要消除的罪惡,是她追尋的真相。但在這場博弈當中,她也終于觸摸到了那個扭曲而美麗的靈魂。
“她是她的靈魂伴侶,亦是她素未謀面的愛人。”
在故事落幕時,一位影評人悵然若失地喃喃道。
姜如初在代價大獲成功之后沒有延續她在現實議題上的探討,而是無比大膽地拍了一個充滿了恐怖與懸疑的愛情故事。靈魂伴侶的展開方式讓所有觀眾都意想不到,她再一次給了他們巨大的驚喜。
戛納電影節場刊銀幕打出了36的最高分,并評價它為“從未有過的愛情敘事”,并夸獎姜如初創造出的瑪麗安一角是“極富魅力的永恒靈魂”。
在首映結束后,劇組贈送給觀眾的海報都被搶光了,就連劇院外貼著的幾張也不知道被誰撕了下來。斯嘉麗約翰遜的表演征服了整個劇場,人們狂熱地愛上了“瑪麗安”,即使她的出場戲份對于主演來說并不算多。
李正宰和崔宇值都到場看了首映,他們很難形容自己看完后的感受。即使知道姜如初天賦卓絕,但她在這部影片里展現出的才華依舊讓他們感到驚訝。尤其是因為自己的新片而對導演有所涉獵的李正宰,他在看靈魂伴侶時幾度心緒震動,而崔宇值到最后已經看呆了,他從來不知道電影還能這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