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時在壽宴上,來稟告的下人嚇得面如土色,張口便是“太爺沒了”,又據說寧國府當夜便置辦了壽材,外人問起卻只說老太爺病體沉重,因此拿來沖喜。
生日祭日是同一天還是比較稀罕的,不過寧國府始終不松口,眾人也不好大張旗鼓地談論賈敬的死亡,傳出去倒好像是咒人死一般,因而一時間京里頭都伸脖瞪眼等著這件事的后文,誰知這一等竟是如石沉大海一般,沒了消息。
倒是榮國府和東安郡王府越走越近,顯然是看好了元春與穆洲的親事。
惜春這兩天一直住在寧國府“侍疾”,甚至干脆搬到了尋仙閣附近的養性齋居住。
監控她是不敢再關了,至少這一段時間內不敢,惜春不僅打開了陌生人識別,順便還布置了幾個小的機關,看看能不能發揮什么作用。
至于賈敬的尋仙閣,現在更是被圍了個水泄不通,除了賈珍、賈蓉、惜春以及幾個親近的家人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出入。
如此重圍之下,寧國府風平浪靜地過了兩天,與寧府相熟的大夫每日前來請兩次脈,斟酌用藥,賈珍和賈蓉在病榻前“親嘗湯藥”,從未假手他人。
漸漸地,外頭的風聲也轉了,道賈敬不過是一時服丹出了岔子,如今已在慢慢調理身子,想來假以時日,定能痊愈。
如此這般,終于有人坐不住了。
第三日正逢十五大朝,皇上才在龍椅上坐穩,刑部侍郎吳天佑便迫不及待地出列稟報
“啟奏我主萬歲,臣有本奏”
一時間,眾人紛紛側目,其中尤以刑部尚書張楓遐為甚。
倒不是說侍郎無權上奏,只是吳天佑為人謹慎,平日里但凡有所進言,總要先與張楓遐商議,但今日上奏之事,吳天佑卻從未與他提起。
皇上點了點頭,示意秉筆太監將奏折呈上,隨口問道
“卿所奏何事”
吳天佑聞言,當即跪倒在地,叩首道
“臣要參奏寧國府世襲三等將軍賈珍隱匿父喪,寧國府小女賈氏惜春毒害生父,榮國府二房現任工部員外郎賈政為其女賈氏元春孝期議親,請陛下明察”
一席話未竟,朝堂已經議論紛紛,就連皇上都一時愣住了。
這吳天佑一封奏折,把寧榮二府參了個遍兒,真要是照他折子里說的這般,這寧榮二府也可以不用再在京城里喘氣兒了。
皇上深吸一口氣,看了看折子里的內容,合上折子擰眉
“吳愛卿,你雖為刑部侍郎,卻不是言官,更無風聞奏事之權,況且參奏朝廷功勛之后,總要講求些證據,倘若無據污蔑,朕亦不能恕你罔顧國法之罪。”
吳天佑連連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