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少沒做過生意,但家學淵源,耳濡目染之下多多少少也懂些生意經。
吃食生意他做不了,沒技術又吃不了苦,服裝生意投入大,眼下肯定是沒本錢,酒店旅館房地產就更不用說了,成本比服裝生意還要大,開車找不到工作,拉人力車吃不了苦。
衣食住行四大項全都可以排除了,而且眼下剛剛開放,窮人多富人少不說,富人也算不上真富,都還在猥瑣發育的階段,真正的有錢人還是那些外國佬,那些帶著錢到內地來找商機或旅游的外國佬們。
而他,完全可以借助語言的優勢給外國佬當導游賺小費。
林二少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可行,不過他英語雖然說的還湊合,但對京市的文化古跡卻不夠了解,要當導游,首先要了解京市的文化歷史古跡和小吃名店。
說干就干,林二少用存款買了本子和筆,詢問附近的名吃名店著名景點,關于這些的故事、特色也都記下。
林二少沒當過導游,但做過游客,還是知道如何做準備的,不過涉及到整個京市的景點名店,要做的準備工作可就太多了,又不知道導游的活能不能干成,他只能精簡再精簡,先挑出幾個有代表性的來。
姜家,姜父正在和女兒商量工作的歸屬。
“我的工作你也知道,負責看管倉庫,活兒不累,只是工作時間比其他工人師傅要長,你和向北都能接手,你是什么想法。”
雖然女婿已經晉升成了兒子,但姜父心里頭最重要的還是女兒。
在書里,原身一家回城后,姜父曾提出讓原身接班,但原身拒絕了。
當時林家并未分家,林向北也沒有入贅,原身一旦接班,肯定要把一部分工資交給公中,用作日常開銷,剩下的部分拿給姜父都不知道夠不夠生活費。
而且姜父和姜母關系不好,姜母的工資一直都是自己拿著,從不會給家里,不會用在姜父身上。
現在倒是和書里的情況不同,林向北入贅,大家都是姜家人,工資無論誰拿都是花在姜家。
但姜露還是做了和原身一樣的決定“接班的事兒不急,您把工作的位置占著,我和林向北都年輕,我們倆還可以試著做點別的,如果不成,還有您給兜底。”
從原身的記憶看,姜父應該沒有多少存款,工資不高,而且家里的開銷一直都是姜父一個人負責,肯定攢不下多少錢了。
沒存款,房子也只有工廠分的這一套,如果再沒了工作,心里頭怕是不會踏實。
而且姜父的工作雖然風吹不到雨淋不著,也不算累,但卻是需要上夜班。
熬夜和太陽一樣,是皮膚的天敵。
比起接姜父的班,姜露目前倒是有些想法。
上午紙上列出來的那些年代文里經常出現的發家致富法,都不適合她。
姜露不想被太陽曬,也不想熬夜,還不想接觸油煙,所以家里蹲最適合她。
作為一名網文愛好者,姜露可謂是閱文無數,網絡文學興起的時候,她已經嫁人做富太太了,有錢有閑,幾乎各種類型的網絡小說她都看過,愛看女頻,但男頻也有涉獵。
或許可以試著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