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大團結拿在手里,姜露的嘆息聲才是最大的。
實在是虧大發了。
兩個沒看過年代文的小白,都不回家跟她商量一下,直接把美元拿去銀行換成了人民幣。
換人民幣做什么,換成外匯券也好呀。
不換外匯券去什么銀行,賣出去不好嗎,攢著不香嗎。
一塊兩毛二,這應該是美元兌換人民幣最低的時候,但凡攢到明年都不是這個價。
在她之前看過的一本年代文里,八一年還是八二年,一美元在官方機構可以兌換五塊多的人民幣,如果是拿到黑市交易,價格還能翻將近一倍,她記得作者還單獨在作話里列出過八九十年代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
可誰知道穿書這種事情居然會真的發生,如果早知道有這一天,她肯定把年代文里的發家方式全都仔細研究一遍。
這一波虧肯定是虧了,還虧了不少。
姜露嘆氣,收到三十塊伙食費的姜父也嘆氣,這哪里是正經過日子的樣子,一百塊錢說分就分了。
“年年外國話學的好,小林賺錢有想法,這是我沒想到的,也很為你們感到驕傲。”
孩子能賺錢,姜父心就已經穩當了一半,但光會賺錢還不行,還得會攢錢會過日子。
姜父只留了一張大團結,另外兩張都塞給了四歲的外孫女。
兩個大人還不如一個孩子會過日子,瞧瞧今天買的東西,閨女是有多少花多少,女婿花錢勉強湊合,可架不住疼老婆,自己不花拿給老婆花那也是花了。
跟女兒女婿比起來,倒是外孫女更像個會過日子的。
當然,姜父自己更會過日子,可錢又不是他賺的,如果他收著錢,小兩口真到了想用錢的時候,未必好意思跟他開口,跟年年就不一樣了。
“小林帶回來這么多吃的,這個月十塊錢的伙食費就夠,往后也少往家帶,既然賺的是給外國人做翻譯領路的錢,那就踏踏實實掙那一份錢,給人家干實在活兒,外國人的錢也不能浪費,吃多少讓人家買多少,做人做事兒心都得誠。”
不能為了點兒吃的,霍霍人家的錢。
林二少撓了撓頭,他也沒有心不誠“這也沒多少,他們不會在意的。”
他有錢的時候,也不在乎這點東西,吃不完剩下的還不是要扔進垃圾桶里,又不會自己帶回去吃,這對那些外國人來說根本就沒有影響。
姜父有自己的道理“廠里前幾年從外國買的機器壞了,誰都不會修,只能請外國人過來修,結果那個外國人來了天天住最好的賓館,吃最好的西餐,喝茅臺酒,還一口氣買了十幾雙皮鞋,可勁兒的霍霍廠里的錢,待了小半個月,才把機器給修好。這就是心不誠,廠里的老師傅們從那之后就卯足了勁兒研究新機器,再出什么問題咱們自己能解決,就不用了被外國佬霍霍錢了。”
林二少心道,那我這不是報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