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間的不辨方向里,這些本就沒有多少作戰經驗的黃巾并未意識到那是長社的方向。
自營帳上方越出的視線所見,他們看到的只是天邊的一片火焰以及彤云。
而在風勢撲面帶來的些許熱氣里,幾乎要讓他們以為這片火焰并非點著在長社城頭,卻分明是朝著他們所在的方向燒過來了
當第一聲驚呼在營寨中發出的時候,這種驚慌的情緒當即就擴散了開來。
不過事實上此時的情況還遠沒有到那么危險的地步。
營中的著火并未造成太多人員傷亡,長社城中所擁有的守軍人數也注定了這一番突襲而來的兵卒不會太多,騎兵的比例也同樣不高,倘若波才部中的人早早發現此時的情況還可遏制,漢軍也非不可戰勝之敵。
他們完全可以來得及來上一出人海戰術,反過來將入營之人都給解決了。
可偏巧正在此時,在夜色里先有人忽然高聲問道“渠帥在何處”
渠帥在何處
波才發覺情況有異,已快速整裝提劍,開始召集心腹人手籌備迎敵之事。
但有喬琰這個內應的指點,無論是朱儁還是傅燮帶領的人都距離波才所在的位置有些距離,以至于這句回應并未得到一個回復。
夜間動亂這種極其容易形成營嘯的環境之下,對敵方的情形又觀察得不甚明了,很難不讓人對于時間生出一種錯誤的認知。
以至于黃巾軍來回逃竄,握著武器卻不知道該當往何處此處的間隙,明明不過是短短一瞬,卻被這些人覺得好像已經過去了許久。
于是當那先前出聲之人復又高喝一句“我等去尋梁帥”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人覺得這是個什么不太對勁的建議,只覺得當真可行
傅燮勒馬回頭,將這個混在波才部中的“臥底”給記了下來,以防在他的奔襲進程中造成誤傷。
不過對方好像并不需要他的幫忙。
這家伙本就是喬琰從田、薛兩支中選出的手腳最為靈便之人,現在這去尋梁帥的建議一出,他比誰都快地朝著兗州黃巾的營地奔去。
若非傅燮親眼見到眼前一幕,他簡直無法理解,為何一方渠帥尚在的情況下,他的麾下兵將會朝著另一方逃竄。
可站在城頭,見過的戰事更多的皇甫嵩,卻大概能猜的出這種情況出現的緣由
因為對比。
在混亂之中,本就是一群盲目聚攏在一起的黃巾賊寇,或許會有意圖反抗的,但更多的還是等著渠帥領導作戰的“愚民”。
而這些人,勢必會選擇對他們更有安全感的地方
自兗州黃巾抵達長社開始,就始終在給這些人傳遞這樣的信號。
這無疑導致了他們在這“危難”關頭,下意識地想到了營盤更為穩固有序,進攻長社也更為勇武的梁帥部從。
可這趨利避害的本能,讓他們在本不致命的威脅面前,朝著梁仲寧這一邊跑來,卻實則是將自己送進了個陷阱里。
波才意識到這些人的移動軌跡,暴跳如雷地讓人將他們召回的時候,那早前兩天就已經頂上了豫州黃巾殼子的臥底,已經在領著人翻越兩方之間的藩籬了。
而這一切變故的時間絕不長
甚至還不夠讓波才部中四處點起的火,一直燒到梁仲寧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地步。
其實也不過是在那種悶雷聲響將他叫醒,在他出營查探后不久,主動來投的豫州黃巾已經卷挾著不知道發生了何事的同伴,抵達了兩方營地的邊緣。
波才搶功的心態,讓雙方的營寨并非并行于長社城外,而是波才部鎮守第一線,梁仲寧的營地在外圍。
但也恰恰是因為這種布置,讓兗州這方的黃巾并未第一時間意識到,這種聲音和動亂其實來自于長社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