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難確認這牌匾之上所書文字正是蔡邕的飛白體。
蔡邕這位當世大書法家所留下的筆墨中有相當一部分并不是私藏文書,而是墓志銘,其碑銘拓片也就成了對其書法愛好之人大多人手一份的東西。
郭嘉手頭也有幾份,如今眼見這熟悉的字樣便認了出來。
他剛想問問蔡邕是否也在此間任教,卻看見喬琰正在此時回頭朝著后面綴著的兩人看去,對那張牛角露出了個頗有“待會兒找你談話”意思的表情。
這表情怎么說呢,和她此前的三箭殺敵,槍出如龍的樣子著實大不相同,郭嘉便忍不住別開視線笑了出來。
以他所見,在樂平地界上,這位喬侯明擺著要比在外面多些鮮活氣,也難怪行路所見的樂平縣民,在對其仰慕之余,卻并無將她視為猛獸的懼怕。
他旋即又見喬琰正了正臉色,當先一步踏入了樂平學院的大門,他便也暫時擱置下了那問題,跟著走了進去。
這外墻所用的材質在學院之內也同樣有所應用,以至于屋舍看起來同樣有些質樸,但這一片學院屋舍成了規模,倒也有幾分氣派。
不過比起這房屋,郭嘉大概很難不將目光落到入口兩側石板張貼的紙上。
左邊這塊上張貼的或許該當稱之為告示。
他粗略一看,其中包括了
學院今日的食物清單有概率引發風疾的食物都單獨做出了標注。
學院各部分功能的簡略地圖表現方式頗有些不同于此時的形制。
今日課程他在其中果然找到了蔡邕的名字。
而右邊那塊則要特殊些,占據了最大版面的,標題寫著乃是八月的成績。
不過在標題之下又附著一行小字,說的是因書面考校居多,沒能得到高分成績的請勿氣餒。
郭嘉猜測,這應當就是類似張牛角交上來的問答類似的東西。
他朝著紙上看去,見高居榜首位置的名字,乃是蔡琰。
蔡邕之女蔡昭姬。
郭嘉倒不覺得是因為蔡邕的緣故而讓她得到了什么優待,只是難免想著,先有喬侯后有蔡琰,再過上些時日豈不是人人都覺得琰這一字是個什么取名的絕好字眼。
想到這種一蹭文墨之氣的情形,他便不由覺得有些有趣。
第二位上的人名為徐福,若非是因為后頭還跟了個字號小一些的元直二字,這名字聽來還覺得土了些。
他又往下看了一位,便看到了個先前從喬琰口中聽到的名字。
“此彥材便是先前我們在城外見到的那位彥材”郭嘉問道。
“正是。”
聽喬琰這么回,郭嘉也便順勢將目光落在了這彥材二字之前的姓名上。
傅干這同樣是個郭嘉并未聽過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