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郭嘉在找上何颙的時候所說,倒不至于真將喬琰所說的那個狗急跳墻的比喻給說出來。
該說不說,能駕馭戲志才和郭嘉這般人物,喬琰本身在促狹調侃之上,也委實是個人物。
想到她彼時寫下的那一個“變”字,竟隱約有種風云盡在掌中的氣勢。
在聽完郭嘉所說的“潛藏人選也需謹慎,以防陛下收回想法,甚至對士族從中橫插一手不滿”后,何颙狐疑地朝著他看來,問道“樂平侯以何篤定于陛下會行此道”
何颙其實更詫異的是,他總覺得自己從洛陽送走郭嘉,看他前去洛陽訪友,分明還只是一兩個月之前的事情而已,怎么才過了這么一點時間,他便成了樂平侯的說客了。
何颙倒不至于覺得郭嘉這是什么被人誘騙的行為。
這位跟他差了不少年紀的好友,他雖沒給出個如荀彧一般王佐之才的評價,卻也對其本事心知肚明,更知道他絕不是會將自己的前途輕易賣給什么人的性情,可見那位樂平侯是真有本事。
尤其是她還真的敢用人。
此等驚天消息換成任何一個人,只怕都不敢交給一個只認識了不到兩個月的人來說,但何颙也不得不承認,倘若這消息屬實,那么看似跟她聯系并不密切的郭嘉,確實是一個最為合適的傳訊人選。
因為沒有人會將他和樂平侯聯系在一起。
郭嘉聞言回道“只因樂平侯今日孤身面圣,所見即為所得,更因為從光和七年年開始到如今,樂平侯于亂象之中崛起,從未一個錯誤的判斷。旁人只見得她青云直上,享有民譽,這難道只是她的運氣要比旁人要好嗎”
以何颙這等眼界,自然不會有這種想法。
喬琰年不過十四,卻已有今日之地位,比之如今尚需得依托何進的袁氏兄弟,在何颙看來還更不該被放在年輕一輩的輩分之中。
那么她此時讓郭嘉傳來的話,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將郭嘉送走后,他當即去找了袁紹。
喬琰所知的人物關系也并未出錯,如若說袁氏嫡長子袁基已于九卿位上開始打熬政治資本,其同胞兄弟袁術走的是恣意橫行的軍統升遷,那么袁紹便是士林黨人之望。除卻他未能功成的并州留取后路之舉,他在既定的目標上所執行的并沒有任何可指摘之處,故而對何颙來說,這確實是他極為看好的英雄人物。
他將喬琰讓郭嘉所轉述的消息原原本本地告知了袁紹,果見對方很快壓下了那點因為消息來自喬琰而生出的薄怒,而是沉思著思考起了喬琰給出的情報。
劉宏想要用一種更加隱秘的方式選出早有計劃的西園八校,這可能嗎
很有可能
零陵觀鵠尚且只是給自己封了個平天將軍,漁陽張舉卻是實打實地給自己封出了個天子出來,馬騰、韓遂這些西涼賊子更是將手伸到了三輔地帶,處在天子位上的那位必定要對自己現如今所擁有的權柄珍而重之,甚至覺得尤有不足。
而以袁紹所見,劉宏近來看似依然倚重何進這位大將軍,卻時而表現出反復的做派,也在這看似的恩重之中,依然保留著宦官的地位。
按理來說,外戚掌兵,在東漢乃是常態,譬如和熹皇后的兄長鄧騭,譬如順帝、桓帝皇后的兄長梁冀。
可或許是因為桓帝的最后一任皇后竇氏之父竇武意圖誅宦,觸犯到了天子的權柄后為劉宏所殺,導致這位天子對何進的心思也是提防重于信任。
在這種情況下,借用一個別的名頭來選拔天子私軍,既可服眾,也可免于旁人插手。
那么,喬琰在獲知這消息后選擇告知于他們,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