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可能
此女雖讓袁隗在朝堂上丟了臉面,也讓張懿被迫退出并州,可從未觸犯到袁氏的根本利益。
袁隗從三公位置上下來,歸根結底也是正常更替,而非是遭到了什么波及影響。
正如她所說,這世上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經由短時間內利益聯合起來的人。
士族所要的是進一步掌握行動自主權,讓這世上再不至出現黨錮之禍的重現,而喬琰想要的是并州不至發生危及到她那樂平的動亂。
憑借這兩個在此時恰好有交匯點的訴求,形成利益同盟并無不可。
因這是雙方牟利之事,她的舉動才有了足夠的信服力度。
袁紹心中一番思量后朝著何颙問道“伯求如何看待這條消息”
“這是一條試一試也不吃虧的消息,不過或許對本初來說是個壞消息。”何颙回道。
說是說的壞消息,在袁紹的臉上卻并無多少不悅之色。
他又如何不知道何颙所說的壞消息是個什么意思。
若是要按照喬琰的建議行事,他們在此番選拔中只能是潛藏人手,在背后為其出謀劃策而已,像是袁紹就不能按照原本的計劃,在西園八校中占據一席之地。
但從大局考慮并無不妥。
何況,試一試也不吃虧。
如若天子又改變了主意,不想就著被喬琰推斷出的想法做事,他們其實也并沒有什么損失。
頂多就是在操作此事的時候需要如喬琰所提醒的那樣,千萬別踩過了線,以至于招來劉宏的猜疑。
因此袁紹問出的第二個問題是“那以伯求看來,此事是否需要告知于大將軍”
西園八校的校尉位置,不是他們袁氏一門可以吃得下的,若真如此,袁氏再如何門生滿天下也不能免于暴露在人前,甚至會成為眾矢之的。
但告知的一多,在拿捏這個踩線尺度上便難免麻煩了起來。
袁紹心中不由腹誹,喬琰看起來是在彌補此前和袁氏的交惡,將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交到了他們的手里,卻也在同時丟過來了一個燙手山芋。
何颙想了想,回道“可以先不必,且先等待正式選拔的情況提出再說,而后請本初留意一個人的動向蹇碩。”
“如若此人加入到選拔的行列中,那么樂平侯所說之事必然不假,此時也有足夠的理由與大將軍告知此事。”
他們要是直接說,是因為喬琰給出的消息做出了這一判斷,以何進的頭腦和對那樂平侯的認知,絕不會以為此事是真,甚至可能耽誤大事。
但若是有宦官以看似玩鬧、意在校驗之類的理由出現呢
結合著選拔私軍的消息,就多少有些微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