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實在是一筆不菲的來源
相比起如今罕有吃得起肉、收集動物骨骼不易的并州境內,胡人的吃肉完全是因為種植所得不足以填補食物所需,也確實有這樣放牧養殖的環境,其中是有數額優勢的。
而這些動物骨骼,正可按照這農書上所說,制作成生骨粉或者脫脂骨粉,成為肥料的重要組成部分。
果然還是要打塞外的那群
她平復了一番心緒,這才按捺住了因為打胡人的種種好處現在就出兵的想法,繼續順著這農書往下看了下去。
除卻這些以當前的生產力條件也能制造成功的肥料之外,同樣具有南北普適性意義的就是各種農具。
喬琰自己并不是在種田方面的專家,正因為如此,她充其量也就能記得一個載入史書、具有重要時代意義的曲轅犁而已,且此前就已經讓書院內負責農學的專員進行制作研究。
術業有專攻的道理果然是不錯的。
以這書中所言,選種培優需要耗費的時間至少也得五六年,這是個長期漫長的過程,要短期見效,一個最關鍵的操作還是深耕。
如何深耕,靠的還是各種農具。
也正是因為這農書的記載,她才意識到她此前令人制作的曲轅犁無疑是不夠完善的。
曲轅犁的革新并不只是改直轅為曲轅,改長為短,使其變小后易于轉彎,節省人畜之力而已,另一道改革是在其上安裝了犁評和犁箭,用于調節耕地的深淺,適應不同的作物和耕地。
而配合曲轅犁使用的精耕細作的另一套體系,在書中也有記載,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北方環境中形成的耕耙耱技術。
何為耕耙耱因土地翻耕后,在北方的干旱環境下會殘存大量的土塊,故而先用耕來碎土,再用耱來碾碎。
曲轅犁新增的犁評和犁箭,與其本身一樣都是木質的,耱也只是以轅拖動的木棍,但耙上所裝卻大多是鐵齒,與鋤頭一樣,乃是鐵制農具。
這又回到了一個問題上。
并州境內最大的鐵礦,不在別處,正在雁門
要擴大鐵制農具的生產,還是要打胡人
此時盤踞在雁門云中之外的鮮卑人,早先就已經被張遼、張楊和郭缊的聯手鎮守搞得有些焦頭爛額的,不僅一面要防備內部的爭斗,一面還因為悍將的阻攔難以達成前幾年寇邊掠奪物資過冬的計劃,又哪里會想到現在這位新上任的并州牧想法更加可怕。
她不僅要為了確保雁門、定襄一帶的礦產開采不被打擾要打他們,為了給露天煤礦增加勞動力要打他們,為了找理由說自己沒條件往洛陽發兵要打他們,為了獲得更多的動物骨骼生產復合肥要打他們,為了給自己手下的賊寇甚至是之后的俘虜更換成良民的身份
還是要打他們
誰聽了不得為這些胡人點個蠟。
郭嘉在被喬琰叫來,從她手中接過這個三年打胡政策的條條理由之時,都忍不住卡殼了一瞬,而后才緩緩地將自己的目光從面前的紙頁上挪開,落到了喬琰的臉上。
他自認自己跟那些友人,也算是平日里往來言語間大有不干人事意思的了,但如今看來,這位喬侯更是其中翹楚。
可再一想又覺得,這對他接下來的計劃無疑是個好消息。
在時常發生饑荒的年間,人為了一口吃的,所能做出的事情只怕會超過想象。
為了活命,吃樹皮果腹的也絕不在少數。更別說現在還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