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進循聲望去,見開口說話之人乃是鄭泰。
鄭泰鄭公業乃是舉孝廉出身,卻不肯接受公車征辟,而是與豪杰多有結交,以自家的四百頃田地供養義士,名聞家鄉。
何進在掌大將軍權柄后聽聞此人名聲,將其征用到了手下,對外的官職則是尚書侍郎。
因他對天子征辟并不放在心上,反而投效到他的門下來,何進對他還是有幾分特別好感的。
他問道“不知公業有何意見教我”
鄭泰跟袁紹這等還要因為董旻在場而維持個面子的家伙不一樣,他日后能與何颙等人一道密謀刺殺董卓之事,可見是個暴脾氣。
他回道“董卓此人,虎兕之材也,進擊韓遂已成,尤有貪念,孤軍深入腹地。又有狼戾賊忍之象,雖有叔穎為之作保也不可妄信。大將軍這是先除一禍,又來一事”
“西涼賊子貪狡反復,多見于行,那董仲穎先時不愿解兵權歸于中央,若有堂皇之由駕臨中原,屆時又該當以何種理由令其回返更何況,事留變生,殷鑒不遠,望大將軍謹慎處之。”
董旻下意識就想要與鄭泰來上個當庭論架。
但鄭泰如今年不過四十,又有豪武之貌,此時坦蕩視來,讓董旻不由擔心跟他吵架是否會詞窮。
他只能將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何進,很有一番我們涼州也有老實人,當真吵不過的意思。
“”何進又將目光投向了提出這一建議的袁紹。
袁紹沉吟片刻回道“人品高下之說,恕紹不敢妄加斷言,但有一法,可令大將軍不必擔憂董仲穎陳兵于河東生禍。”
何進目光一亮“本初言說便是。”
“請大將軍除卻征召前將軍進于河東外,以鮑濟北、丁建陽等人行募兵之舉,于東側呼應。且嚴令董仲穎不可攜逾三千士卒,便有不測,也可將其拿下,大將軍以為如何”
袁紹所說的鮑濟北就是鮑信,丁建陽便是丁原。
這兩人如今也都投效在何進大將軍府的麾下。
不過鮑信時任濟北相,做官在外,丁原為執金吾,正在京中。
按照袁紹的說法,便是讓這兩人一個在京城附近募兵,一個從兗州方向募兵而來,而那董卓陳兵河東,位于洛陽的西北方向,正好與之分列東西兩側,成掎角之勢。
若能對董卓所帶來的兵卒也做出一個人數限制,自然更少了些麻煩。
何進顯然對這想法頗感興趣。
若按此法行事,董卓在此番起到的作用也沒有這么大,或許更能減少陳琳與鄭泰口中的禍事發生。
見鄭泰還有話想說,何進連忙抬手示意他先不必多言。
但在此時,何颙又站了出來。
何颙早前為三公府議事的主持,也對何進早幾年間的行事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見他站了出來,何進雖在心中不免哀嘆了一句這建議當真是一波三折,卻還是先示意他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對本初的建議并無意見。”何颙說道,“但將軍要讓董仲穎于河東進軍就必須注意一個人。若陛下在得聞消息后令另一人自北面出兵,又令皇甫將軍往東趨進,董仲穎的脅迫頃刻可解。”
自北面出兵
何進當即明白了何颙在說的是誰。
“你是說那喬燁舒”
“不錯。”何颙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