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如何
在這一瞬間何進的腦子里閃過了無數個念頭。
現在的局勢如何,他雖嘴笨,卻也不是真只靠著這些士人的推動就莽上來的,總還有一桿心中的秤。
站在這里的不是兩方人,起碼不是按照南宮城墻內外而劃分出來的兩個陣營。
而是方。
宦官、士族以及他何進
正如張讓所說,若是他在此時將這些剛失去了最大依靠的宦官逼迫到絕路上,雖然能在將他們斬殺殆盡后,確保將劉辯給扶持到皇位上,可這些士族勢力也就完全失去限制了。
偏偏外戚與皇室之間還不是完全可以相互信賴的關系。
哪怕是他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何皇后,在她成為太后之后,想必更關心的也是小皇帝的利益,而不是他們何氏滿門
那么或許他真應該選擇在此時放過張讓等人一馬,就像剛剛過世的劉宏一般,在宦官和士族的勢力之間往復周旋,從兩方都獲取到足夠的利益,以讓自己處在不敗的位置上。
張讓等人還比袁紹他們這些口頭上說得好聽的,要更符合他的心意,因為他們已經做出了實際的行動。
殺了董重,便是最好的投名狀
驃騎將軍董重與那此時屯兵在河東、甚至已經逼近了洛陽的董卓可沒有任何的關系,他乃是當今董太后的內侄,也便是屬于劉協的勢力。
董侯劉協若要坐上天子之位,既要有天子傳位的詔書,又得有董重手下兵馬的擁躉。
何進原本以為,張讓等人傳詔讓董重面見陛下,是為了給這位驃騎將軍一個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卻沒想到他們是在死亡的恐懼下,先將董重給殺了,作為對他何進的示好。
好啊這簡直再好也沒有了。
張讓他們是主動撇開了和劉協之間的聯系
何進又哪里會想到,劉宏在死前留下的最后一條謀劃,便是要鏟除他這位大將軍,甚至不惜讓張讓與蹇碩等人先殺了董重來取信于他。
這是這位帝王無所不可利用的謀劃。
在董重死不瞑目的頭顱置于他馬蹄之下的時候,何進再看向那皇城方向,便只剩下了滿心暢快。
便是張讓令他只能帶上二百士卒隨行又如何
有了這些人在側,已經足夠保衛他的安全。
若是人數過多,反倒有了謀逆的嫌疑。
何進朗聲說道“且先讓我身邊之人確認陛下的生死。”
他話音剛落便看到從南宮城墻上垂吊下來了一只吊籃。
他抬了抬手,示意身邊的一員隨從前去。
那心腹隨從登上了吊籃,被接入了南宮之中,大約一盞茶多的時間又被人給放了下來。
他急奔而來,朝著何進回道“陛下確實已經大行,傳位詔書也確實是給董侯的。”
此皆為他親眼所見。
他也看到董重那失去了頭顱的尸體正倒在嘉德殿內。
大約那位驃騎將軍也不會想到他在入內后見到的不是活著的陛下,而是這樣要命的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