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牧喬侯奉詔討賊
討的是哪個賊已毋庸置疑
在這些上商里的居民自民宅之中奔出,先朝著東面撤離出去一段后,自不乏好事者爬到了房屋的高處,朝著洛陽北城門的方向望去。
他們見到的,正是從邙山山道之中揚起的大片煙塵里,一隊隊人馬直撲北城墻而去,前陣的兵卒已到城門之下,后列的卻還連接著邙山,更是快速地在這北城墻沿線鋪展開來。
此等陣仗還從未在這些洛陽民眾這里見到過。
哪怕是前陣子的董卓入京,他所攜帶的部從也不過是三千多人而已,其隨后掌握的人手達到了數萬,在分派鎮守八關之后,也將這萬人之眾削成了數隊,何來眼前這般萬人攻城的直觀震撼。
并州牧
許是因為喬琰年紀太輕的緣故,升遷封侯的過程更堪稱傳奇,這些洛陽郭區的居民時常會將她的事情作為講給兒女聽的故事,可這些故事都不如此刻這直面奉詔討賊讓人意識到,這是手握一方大權的封疆大吏,絕不只是個少年天才而已。
“奉詔討賊”的口令是給他們留下的撤離時間,也是對董卓最為直接的挑釁和宣戰。
洛陽的北城墻比之任何一面的城墻都要更厚重,絕無可能以什么挖掘和轟擊的方法撞開,只能攀援。
在這震動夜空的口令聲響到了最后一聲的時候,密集的箭雨已經朝著城墻上而去,身著鐵甲的并州軍也已經扛著云梯直沖城墻而來。
在這些洛陽黔首朝著高處看去的時候,黎明的光影里,邙山高處貼鄰洛陽西北方向似乎另外一批人馬,顯然是想從洛陽西北角的夏門方向破城。
也或許是往褶龍園的方向突入。
園林戍守往往不那么密布,或許便是攻破城關的機會。
原本此地之外正是北軍五校的扎營之處,然而如今八關戍守兵卒盡出,令這軍營中早已不剩下了多少人。
偏偏經由此地而過的,還是隨著徐榮一道向著喬琰投誠的五校兵卒。
于是這些留守之人眼見相識的同僚,三兩句間也跟著進入了攻城的隊伍里,形成了另外的一道人流。
能阻擋他們的,也就只剩下了這一線折區的城墻。
可惜這邙山臨近城北的位置坡度漸緩,否則還能有自山上以箭矢射向城頭的進攻之法。
不過如今的情況已足夠讓人為之震動了
即便董卓在洛陽城北的一線布置了為數不少的兵卒,這些人也并不像是那孟津關的關塞情況一般面對惡劣的駐扎環境,算起來守衛也算嚴密,可這突如其來的大舉進攻還是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要知道,這還是一片萬人攻城的場面。
洛陽的百萬居民大多不在城內,而在郭區與郊區的位置。
城內的守軍分散到了各處城墻上的原本也就只有二三千人而已,只到近期才增加到七千人,臨近北城墻的這一道便只有這來犯敵眾的五分之一,還并非人人都在此時換崗的崗位上。
攻城隊伍后方飛射向城頭的箭矢,也正是因為這人數優勢,而幾乎形成了令人不敢輕易冒頭的壓制火力。
那攀援的隊伍雖受到了些限制,卻也已經攀援過半了。
北城墻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