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還是這鄴城之中高高在上,威勢有甚于天子的大將軍,卻在一夕之間,非但要成為階下囚,還要不斷地用他那雙養尊處優的手來計算麥子的多少。
但比起所有人都要因他的愚蠢而喪命,這已經是一個最好的結局了。
只是喬琰會同意這個想法嗎
若是她鐵了心要將袁紹和對她做出反對舉動的河北世家全部斬殺,那么他沮鵠此時的諫言便是在往喬琰的底線上踐踏,或許非但不能讓自己保住性命,反而要讓全家都因此而遭到更為酷烈的打擊。
可伸頭也是死,縮頭也是死,他自父親教導之中養成的脾氣絕不容許他在此時因怯懦而猶豫,還不如嘗試一搏,拼出一條生路來
在他抬頭之時,他小心地朝著那位端坐上首的帝王看去。
三軍合圍鄴城的壯闊聲勢,讓他無法不對其天然存有一份敬畏之心,想想她是如何走到今日這一步的傳奇經歷,沮鵠更有幾分不敢對其直視的念頭。
可他敏銳地看到,在他提出了這個解決之法后,在喬琰臉上浮現出的并非慍怒,反倒是一抹極其細微的笑容。
的確是笑容
下一刻,他便聽到喬琰開口問道“袁本初,你以為如何”
將汝南袁氏與河北涉事世家一并罰沒為勞工,犧牲他袁紹一個,往后每日負責數糧食還債,換來其中的大多數人保全性命,他袁紹以為如何
要不要接下這個保命之法
這簡直是個對袁紹來說艱難到了極點的選擇。
以他當年為士人所簇擁,高官厚祿在手,聲威遍及兩州的情況,這個結果對他來說還不如死了
起碼在外人的流傳之中還能說,袁紹袁本初乃是與漢室共存亡,而被大雍天子所誅殺的,并不是像個螻蟻一般為求茍活而數著麥粒。
但他并未忘記,在喬琰兵臨鄴城之時,他那三個兒子也都被活生生地作為俘虜帶到了鄴城的城下,倘若真能有沮鵠所說的這條生路,那他們或許也能被保全下來,最不濟也就是和他一并數米還債。
這是讓汝南袁氏尤有一息尚存之法啊
被馬倫帶走前往樂平的兩個兒子早早就和汝南袁氏劃開了界限,剩下的汝南袁氏子弟也早隨著袁術之死而投效到了他的麾下。
若是因傾力相助鄴城而自此湮沒消亡,他到了九泉之下也無法與父親祖父交代
在他面前的這口糧袋已經在他的面前被人解開了繩索,露出了里面一顆顆麥子。
這是袁紹原本從不在乎的東西,卻在此時沉甸甸地負載著不知多少人的生命,也直接壓在了他的心口。
他他忽然朝前伸手抓住了一把,一如他此前在兗州遁逃之時從河流中抓住了那一縷生機。
“若大雍陛下準允,袁紹愿循此法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