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審榮實在是不想死啊
若不是因為不想死,他何必在城破之前就在偏門做出了這等抉擇,成了個開城獻降之人。
一想到這筆債務實是因為袁紹的愚蠢和傲慢,才演化到了今日這個地步,他在回頭朝著袁紹看去之時,臉上便不免多出了一份勃然怒火。
他們真是要被袁紹給害死了
若是早在喬琰登基之時,他們便順水推舟地承認漢室已亡,既然身在長安的劉虞退了位他,他們這鄴城朝廷也當不復存在,順應百姓之望承認大雍才是正統,又哪里會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啊
審榮不得不將自己的腦子在此刻飛速地運轉了起來,只恨不得自己還能在此時憑借著什么東西手握一份功勛,將這死難災劫給抵擋過去。
可惜他是個武將,可沒有審配那等頭腦。
反倒是站在他不遠處的另外一人忽然走出了隊列,朝著喬琰行了一禮,問道“敢問陛下,是否由袁紹親自數出糧食償還債務,我等便都能活命了”
他沒有像是審榮、耿苞一般去跟喬琰申辯,為何要因袁紹之事將河北士人都給拉下水,無疑是個正確的決定。
對方此刻這個尚算冷靜的表現,也不免令喬琰高看他一眼。
眼見喬琰示意他說下去,這年輕人接話道“陛下攻伐鄴城已定,冀州青州均為大雍疆土,疆土之內所出便均為陛下所有,河北世家余財不必多提。然我等若為陛下躬耕勞作、辦事效力,當有所得,或為米糧或為錢資,若將其盡數交托于袁紹之手,令其仔細計數,直到還清陛下欠債之時,未知可否”
袁紹所欠下的債務,還不還得清這件事,但凡是有那么幾分術算能力的人都不會看不明白,但這出還債是可以鉆空子的
不錯,債務是還不清,但一直在做出還債的舉動,是不是可行呢
袁紹陡然一驚,朝著這開口的年輕人看去,厲聲問道“沮鵠,你這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沮鵠的確是袁紹手下沮授之子,但他廣平沮氏人口何其之眾,光是此刻同在朝堂之上的,便還有他的叔叔沮宗。
父親已因袁紹的緣故被喬琰的部將擒獲,此刻還是生死未知的狀態,已算是他廣平沮氏對于袁紹仁至義盡了,為何非要讓他們為袁紹陪葬
“我等,甚至你汝南袁氏的其余子弟,都可以在陛下的手下辦事。若陛下以為我等眼力不佳,誤信袁紹,不堪擔負重任,那便令我等前去軍屯之中耕作便是,只要還能有那石米的產出,如此多的河北世家子弟,必定能夠令袁紹親手來數。數米未停,便是我等尚在償還其虧欠陛下之債務,并無拒不還債之意。”
他伏地朝著喬琰叩首又行了一禮,“請陛下開恩,準允我等以此法還債,保住性命”
在這等還債之法中,他們這些河北世家就算暫時失去了家產,也不得不將他們的勞動所得,都上交到喬琰的手中,但數代的世家培養,絕不會讓他們在頃刻之間泯然于眾人。
鄴城被破,天下歸一,何其多的地方還有著人手空缺,倘若光是依靠著樂平書院培養出的人手,還是遠遠不夠的,那么他們這些把柄和性命都在喬琰手中的河北世家,是否正是她最為合適的委任人選呢
他們之中但凡能有一個領上百石千石的俸祿,交到袁紹的手中來計數之時,便能拖延上不少的時間了
再如若陛下終有一日有了放過他們的想法,在他們尚都保住了性命的情況下,也還有從中回旋的余地。
要是現在就死了,那才是當真不能挽回了
這個法子之中唯獨有些可憐的,大概就是袁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