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點上,喬琰的運氣實在是要比他那位主公好太多。
但此時顯然不是去計較此事的時候,在喬桓以自己還未到議事年齡止步于門口后,他和郭嘉踏入了這洛陽北宮之中的御書房內,見到了接到通傳后便等在這里的喬琰。
在這出轉換時空的意外發生以來,諸葛亮只在朝會之時見過喬琰,無從做出個對比,郭嘉卻可以在這兩次近距離的正面交鋒之中清楚地比照出來,喬琰此刻的上位者壓迫感遠比當日要強得多。
哪怕因為體格強健的緣故,這年歲不過三十多的帝王在外貌上看起來還顯得過分年輕,可坐鎮天下十數年的威勢,絕非在三言兩語之間便可形容。
更讓人直觀意識到這份氣場的,是她此刻的目光全然不像是朝會之上一般,于面對老臣新人之間尚有幾分親切,而是一種完全在看待陌生人的狀態。
在她的身邊還有另外兩人。
其中一人乃是太史令的任鴻,也不知是否是要讓此事被原原本本地記載下來。
而另外一人,則是一個看起來只有十二三歲的女冠。
身著道袍的女孩捧拂塵而立,面色稍顯幾分蒼白,幾乎看不出在她的臉上有什么表情。
但當她抬眸朝著郭嘉和諸葛亮看來的時候,卻自有一番目光如電的銳利。
只是這份銳利稍縱即逝,很快又回到了斂目站立的樣子。
喬琰似乎并未留意到這女孩對二人的打量,已開口說道“兩位是聰明人,也看懂了我的意思,想來在你二人抵達此地的路上也已經聽到淮序所說的話了,那我們也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把該交代的事情都給交代個清楚。”
“我雖然不知道為何在這洛陽城中的官員里只有你二人被另外一個背景的自己所取代,也不知道為何你們還能恰好湊到了一起”
諸葛亮心中苦笑,這個問題何止是面前的大雍陛下不知道,他和郭嘉也不知道。
“總之事情已經發生了,像是你們這等回避問題的態度總不是處理之法。”
“何況,出現這等情況的還有兩人。”
在喬琰說到“兩人”二字的時候,任鴻的眉頭動了動。
但她并沒有打斷喬琰的話茬,因在場之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了喬琰的身上,也并沒有被人注意到她這個微妙的動作。
眾人也只聽得上首之人說道“青海郡太守、車騎將軍曹孟德與門下省黃門侍郎蔡昭姬,和你二人是一樣的。”
喬琰并未錯過,當她提及曹操也已換人的那一刻,在郭嘉臉上閃過的微妙神情,但她還是先說了下去,“我大雍自建國以來十二年間從未出現過此等異
類之態,故而我想聽聽二位在來到此地之前的情況,以從中找出點相似之處。”
聽喬琰這般發問,郭嘉和諸葛亮對視了一眼,由前者開口回道“不瞞陛下,這種相似之處,我與孔明也在尋找,可有一個大問題。”
郭嘉攤了攤手,“他是活著來到此地的,而我是死后還魂,二者實在沒有什么可比性。”
“我死于建安十二年,正對應于這元昭十二年,而孔明則是來自于建安二十三年,就連時間也有所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該說,無論是哪個世界的郭嘉都在性情上自有一派散漫狂放,讓他在談及自己的“死訊”之時也全然沒有半分懊喪拘束。
他甚至還頗有余暇地問了一句,“敢問陛下,另外兩人是從何時來此的”
喬琰回道“其中一位也是建安二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