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的女婿柴紹北上前往太原與之會合,李淵的第三女李秀寧則暗中變賣家產,于戶縣聯絡反隋義軍,并憑借著賑濟災民之法募集起了一支軍隊。1
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內,她麾下便已多出了四五支規模不小的起義軍,甚至在她的統領之下接連攻克了美陽、武功等地。
在漢代,這里是右扶風的治下,而在這隋朝末年,這里是京兆郡和扶風郡的交界之處。
李秀寧在一番思量之下,決定暫時將大本營定在郿縣。
“漢末之時,董卓在此地起郿塢,堡壘堅固,以圖頤養天年,然而郿塢高墻也難保萬年。后有魏明帝為其母文昭皇后修建行宮于此,又值廢棄。開皇十八年,隋文帝于行宮舊址之上修建安仁宮,后因楊廣醉夢江都再廢置。”
她策馬環繞著這方城墻凝眸注視了許久,又道“但其高墻深壑稍事修繕,仍可為我等所用。作為軍備貯存之所,以支援武功、周至等地。若事不可為,也可暫退此地,待我父渡黃河入關中與我等
會師,正可兩路齊發,夾擊長安。”
“倘若蘭州薛舉有變,也可令出一軍攔住其兵進劍口之勢。”
與她同行的家僮馬三寶聽得出來,他們這位三娘子雖說是說著“事不可為”,但她膽敢將勢力超過自己的胡商何潘仁收服于麾下,所圖謀的便絕不只是固守堅城避禍而已
她道“走,隨我入城一看。”
隋文帝十二行宮之中的安仁宮從修建到如今也不過是短短二十年,但就像是這大隋王朝已在楊廣的統治之下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安仁宮也難有幸免。
唯獨剩下規模尚好,竟只是此地的書庫和府庫。
想到名義上還是自己表叔的楊廣的所作所為,李秀寧不由搖了搖頭。
在令人開始修整城墻后,她便先后進入了府庫和書庫之中,看看其中還有何物剩下。
但關中物資顯然在此地并未有多少余存,否則早已被征調回到長安中,剩下的不過是一批殘次品的武器,而書庫之中便更是可憐了。
自漢末建安二十三年新式紙張在蔡昭姬的主持之下問世后,書籍的謄抄印制便步入了正軌。
本就不剩多少的藏書因改換為紙質版,看起來更是可憐。
還得虧此地曾為皇家書庫,此前有人看護,這才令這里被妥善地保存了下來。
李秀寧的目光掃過了擺在最里側的書架,掃過了其中的后漢書和魏書,最后停留在了一本邊角硬皮書上。
和周遭的各種書籍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是,在上頭寫著的居然是女子強身健體手札。
不知為何,在看到這本書冊的時候,她心中無端有了幾分命運驅使之感。
而當她將這本平日里少有人拿下的書籍從書架上抽出,便見這寫出此書之人名為甄宓。
“甄宓”她皺了皺眉頭,“甄這個字,好像是文昭皇后的姓氏”
不過雖說此地曾為甄太后的行宮,也難保不會有第二個甄氏寫書成文留于此地。
李秀寧做出了這個猜測,卻也并未將其放在心上,而是信手將書給翻了開來。
這還真不是一本隨便寫就的鍛煉之法,而是一本以古涼州益州女兵的實際鍛煉體力經驗寫成的東西。
李三娘膽敢統兵,自己也頗有勇武之力,只需翻出數頁便不難判斷出,這本書到底是無聊之人在這里瞎編亂造,還是真有人將一本切合于她所需的書籍給放在了此地。
然而當她翻到了第四十頁的時候,卻忽然將手中的動作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