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桓當然沒把曹昂當成傻子,但反正她和孫魯班都已經在曹昂面前達成暫時和解的結果了,還有什么好說的。
何況非要算起來的話,還是孫魯班的問題要大一點。
畢竟,如果不是她非要來找喬桓的麻煩,其實兩個人也打不起來對吧
不過,和解歸和解,必要的教育還是要接受一下的,要不然她們每天來上這么一次,書院里的每日八卦也就有了。
孫魯班被吳夫人給帶走了,而喬桓則被知道她身份的蔡瓊給帶到了面前。
大約是因為蔡瓊和蔡昭姬之間的容貌相似,喬桓看著對方眼熟,竟一改方才在曹昂面前瞎說八道的表現,甚至把手腳都給安分放好了,看得人不覺好笑。
蔡瓊也不免柔下了幾分臉色,開口問道“為何非要與人動手陛下將你送來的時候,應當不是希望你以這種方式出名吧。”
喬桓一臉無辜“我年紀小,學的字還不夠多,手底下的人也還不夠多,學不來母皇當年給董卓寫討賊檄文的本事,也沒禰正平那個當街把人罵吐血的能耐,最近還被樂平月報給退稿了,肯定也沒法月報遍載檄文,只能上手了。”
在此地為蔡瓊整理文書的辛憲英扶著書架差點笑出聲。
當年辛毗投降于喬琰的時候,辛憲英年不過六歲,卻已有沉穩之風說服家人不可擅動。
在隨后便被送到了樂平書院就讀。
喬琰本以為以她對局勢評判的敏銳眼力,該當往政客的方向發展,卻發覺在樂平書院送呈的考核之中,辛憲英還是個理科奇才,在從學院畢業后轉入了科學院。
同時,因其在書院就讀期間為書院首席,便也同時協助于蔡夫人一并管理書院事務。
大抵是因為她如今也不過才十九歲的緣故,對于書院之中的一些動靜,要比負責編纂教輔書籍的蔡瓊清楚得多,比如說喬桓被退稿的始末。
這孩子在這個時候還不忘給自己“申冤”,著實是有點好玩。
而按照喬桓的邏輯,還不夠“以理服人”本事的時候,那就只能“以力服人”了,簡直再合理不過。
也不知道她們的那位陛下,當年是否也是這樣的。
反正她現在看到的,是蔡瓊在聽到喬桓這么說后點了點她的腦袋,“你現在不就很會給自己找理由下次不許這么欺負同學。”
喬桓小聲問道“那這次會上報給母皇知道嗎”
對上她期待的目光,蔡瓊問道“如果上報如何,不上報又如何呢”
喬桓回她“我才把我的不是,我和鄧士載合作完成的大作送去洛陽呢,要是母皇知道我在書院里犯錯了,肯定先討論教育問題,而不是先欣賞作品了。”
“而且”
“我在洛陽的時候奉公守法的,到了這里就打架斗毆,母皇一定要以為是姜伯約和鄧士載他們把我帶壞了。要是讓這種人才先在母皇那里留下了個壞印象,實在不太妙
了對吧”
蔡瓊heiheiuu”
這話聽起來居然還有點道理。
姜維和鄧艾,還有負責照看姜維和喬桓的曹節,都是被喬琰指定要特別關注的人才,要是真因為喬桓的表現而被遷怒,好像是有點不太值當。
然而等到喬桓從此地離開后蔡瓊就聽到辛憲英問道“您真的覺得,小殿下在洛陽的時候能安分到所謂奉公守法的地步嗎”
大概是不能的。
就喬桓表現出的口齒伶俐,可不像是到了書院才被培養起來的。
以辛憲英看來,自己的女兒是個什么風格,陛下絕對是一清二楚。
而且以陛下的英明決斷,難道真會因此而對姜維等人產生什么不佳的印象嗎
當年呂令雎等人在樂平書院就讀的時候也不是沒鬧出過爭斗的動靜,也沒見她們之中有哪一個被陛下嫌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