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現實里還是在故事里,都總存在著許許多多“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為人父母者,以及因此而被這些父母的言行感動、動了惻隱之心的人。
然后,通常就會以此為開端,延續成一個受人所托、忠人之事的傳奇故事。
不過這部電影里,商瀚友所扮演的男主角戴偉光,在面對常師奶的坦白和拜托時,倒是沒有一下子就完全被她的話所打動。
因為他知道,如果他也像那些人一樣,憑著一時沖動地就輕易應下這份沉重責任的話,或許很有可能的結局就是被拜托送到他手里照顧的“孩子”,又將會遭遇另一個不懂得“為人父母”之道的人的“禍害”。
教育一個小孩子尚且已經是天大的難事,教育一個剛剛成年不久、但三觀卻又未完全長成的“大孩子”,就更是連天下間所有親生父母都會為之而無比頭疼的超級難題。
他連自己都顧不好,那就更別說是去照顧別人了。
更何況,常師奶這個一心追求要在音樂比賽上出人頭地的女兒,那“音樂天賦”聽起來可不怎么樣。
即使他要收個學生傳承衣缽,也不應該是一來就挑戰這么高難度的
相識這么久,常師奶大概也早就預料到戴偉光不會一次就答應自己的請求,因而她在戴偉光搖頭表示他自問承擔不起這么大的責任時,只是輕輕地笑了笑,表示說自己現在還能撐一會兒,會盡量多留意其他人選。
常師奶雖然沒什么文化,但活了這么多年的人情練達倒還是可以的,簡單幾句話緩和了此時有點緊張的氣氛,給雙方一個臺階下來之后,方才的“托孤”一事仿佛就像是從未發生過。
不過,言語這個東西,有時就像是一顆種子。
留心注意時,它就安靜蟄伏著,仿佛從未曾來過此處。
然而一旦故意展現出了些許痕跡,那它似乎就能在隨時隨地無時無刻的包裹之中,通過細枝末節的聯系而串聯起來。
現實不是隨便想想就能隨心所欲的,即使戴偉光在這次之后有心想換個地方,但一時間也是無法找到比現在更合適的去處,因此他接下來的時間,依然租住在常家母女的隔壁屋子,一邊在虛無縹緲的細碎靈感里捕捉自己想要寫的曲子與歌詞,一邊忍耐常小滿的“魔音穿耳”
白天趕鴨子去河邊游泳的時候,常小滿早早就起來練唱;等他下午趕鴨子回家的時候,常小滿依然都還在練唱沒有專業人士好好指點過,常小滿練來練去就都是那個樣子。
唯獨能讓人有點開心的,大概就是常小滿自從決定在家呆著之后,她和常師奶的關系也緩和了不少。
或許是接近大自然的平靜緩慢生活,總能在不知不覺中消除被大城市快節奏生活摧殘的心靈。
在戴偉光時不時的留心注意下,便能發覺常小滿這個圍村里出了名的熊孩子其實本性并沒有那么尖銳,連帶著待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亦是沒有一開始自己以為的那種獨屬于青少年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