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作物的種植順序根據時間依次是向日葵、玉米、菜豆、南瓜、可可和紅辣椒。
第三四段,作物的生長順序是種下種子后,等一段時間才發芽,發芽長大了會開花,開花以后會結果,結果后要趕緊吃,吃完以后記得種。
最后一段,作物生長的條件是陽光和水。
祭祀結束,奧托米人對修洛特的態度就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少年生無可戀的被成百上千的村民簇擁在中間,祭司服的各個邊角都被熱情親吻,直到被親衛伯塔德從人群中救出來。
完成祭祀后,接下來就要播種。修洛特跟著走上前細細觀看。
村民們在燒荒后的土地上挖掘一手指深的小洞,把幾顆玉米粒種子放入其中,然后在洞邊聚集草木灰肥料,再把種植坑埋上。種植坑的間隔大概在橫豎半米,無法像后世農業一樣密植,主要原因還是土壤肥力不夠。
這就是美洲主食三姐妹里的大姐,玉米。
隨后的種植過程就全靠村落長老連說帶比劃,而修洛特邊聽邊問。
幾周以后,當玉米長到十幾公分,就可以種菜豆。這是三姐妹中的二姐。菜豆一定要圍種在玉米旁邊,幾個菜豆環繞一個玉米。
然后再過一周,就可以種南瓜。這是三姐妹中的小妹。大概兩三米種一個,因為南瓜會在地上鋪開。
修洛特仔細思考,同時回憶過去的常識。在這個過程中,玉米直直向上,大豆攀援的莖稈。菜豆環繞玉米,固氮彌補土壤肥力。而南瓜在玉米和菜豆間鋪開,除去田間雜草。
三者形成完美的共生互助關系,不需要太多的人為管理,也應對此時中美洲,只有簡陋石器工具的現狀。
現在是四月,玉米需要五個月成熟,九月收獲。而菜豆種的晚些,也要四個月成熟,九月收獲。南瓜則只要兩個多月,七月份收獲。等到七月收獲后,看情況會在歲末再種一季菜豆,不為產量,而是為了補充土壤肥力。
從營養上說,玉米是碳水,菜豆是蛋白質,南瓜則都有,正好維持平民日常生存。至于向日葵、可可、辣椒,村落長老表示這是城邦人喜歡的東西,村里面用不上。
修洛特算了算,那就是四月五月播種,七月收獲,各個城邦從四月到九月都難以動員民兵,不會輕易征戰。而擁有足夠奇南帕的墨西加城邦聯盟,可以在這個時間大舉動員,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順便破壞對方農業生產。
總的來說,米爾帕以放火燒林開始,依次種植玉米、菜豆、南瓜三姐妹,然后以休耕一年到三年結束。產量為奇南帕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不等。
修洛特換算了一下,根據水肥不等,每公頃米爾帕可以養活三到五個人,即三到五畝田養活一個人。略微低于此時明朝北方旱田的產量,這里沒有華夏先進的農業技術,單純依靠玉米和南瓜的高產。而在貧瘠的山地上,山民們還會種些番薯作為補充糧食。
看著在田野間忙碌的奧托米村民,琢磨著剛才計算的數據,修洛特忽然意識到,中美洲的人口總數可能遠遠超出他的預料。
即使計算出兩年的休耕,根據糧食的供給量,中美洲大部分人口聚集區的密度,都不會低于這個時代,天朝北方人口密度的三分之一。而擁有無數奇南帕,不用休耕的墨西哥谷地,人口密度會接近天朝的江南,也就是中美洲的“南直隸”。
農業決定了人口,人口決定國家的潛力。這便是墨西哥諸邦國,可以動不動拉出十幾萬大軍征戰的原因。
而在整個墨西哥地區,從最北的奇奇梅克人到最南的薩波特克人,從最西的特斯克人到最東邊的納瓦人,還有最中心的墨西加人,這是一個被后世認定至少一千五百萬人口,修洛特認為超過兩千萬人口的文明區域,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高產的玉米、南瓜、紅薯還有逐漸傳開的土豆。
修洛特望著遠方的田野,田野里是金色的希望。他看著還未發芽的種子,那便是孕育著的文明。
“石器時代的千萬級人口意味著什么呢”修洛特想著,隨后他笑了。
“這將是另一個天朝,幾千萬核心人口的天朝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