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力授田”
猴子庫盧卡睜大眼睛,看了好一會,才辨認出書冊上面的文字。他仔細想了片刻,才半是驚訝,半是喜悅的開口。
“殿下,你真的要給武士們分封土地嗎”
“當然在和王軍決戰前,我親口向北軍許諾過此戰若勝,封賞授爵。分封沃土今日我已經在湖中之地立國,這些承諾也到了需要兌現的時候了。武士長可是和我提起過,連親衛團的武士們,都已經急不可耐了”
說到這里,修洛特看了看身旁的武士長。伯塔德一直保持沉靜,直到此時才笑著開口。
“這些小子們不敢和殿下說,就總是在我身旁問東問西,問得我耳朵都起了老繭。而其他各部也同樣如此。這些軍團武士追隨殿下征戰,奮勇效死,忠心不二,可是殿下最大的根基啊”
“分田是軍心所向,不可不為。只有讓武士們安定下來,把根扎在田間地頭,在封國內擁有田產、屋舍與家庭。我才真正算是在湖中之地,立下了牢固的根基”
少年王者點點頭,接著沉吟道。
“對于武士與貴族的等級,我有一套詳細的計劃。戰士們以軍功晉升,所擁有的田畝數則與等級、爵位掛鉤。這將是一條完整的晉升之路,讓封國的所有武士、民兵乃至奴隸,都看到上升的希望”
說到這里,修洛特微微一笑。毫無疑問,這套制度的來源是秦漢的軍功爵制。土地為君王所有,然后按軍功授田、依封爵賜田、還有抄沒貴族舊田。
少年王者已經思考了這項制度好幾年。只是墨西加聯盟中的大貴族們盤根錯節,影響著聯盟的方方面面,這種激進的改革必須極其謹慎,不然恐怕就是商鞅的下場。
直到此時,他擁有了湖中之地作為封國,掌握了忠誠與強大的軍團,才重新把計劃書拿了出來。塔拉斯科的舊貴族們大多在戰爭中毀滅,剩下的也人微言輕、無力抵抗。王國的舊有秩序土崩瓦解,猶如一片嶄新的白紙,他也真正有了從容設計新體制的機會
修洛特一邊沉思,一邊打開書冊。書冊的前幾頁都是關于田畝產出的記錄和規劃。只有理清田制,通曉田畝產量與勞動力消耗,才能明確不同等級武士、貴族們的權利與義務。簡而言之,就是什么等級,應該封多少田地,分幾個種田的農奴,出幾個出征的戰士。
“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一石半。”
少年王者翻開第一頁,看著自己努力回想起的記憶。這是戰國時期李悝對農業的估算。這里面的一石約為20公升,裝谷物24斤。而戰國畝小,三畝半才等于一市畝。所以在秦國授田的年代,黃河流域的好田,一年一收,一個丁壯耕作56畝,平均每市畝產量為120多斤。
而接下來,修洛特劃動手指,第二句話就是“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這是魏晉時期的記載,此時一畝半為一市畝,一斛約為戰國的半石,即12斤。也就是說,一市畝上等田地,產量為180斤。
所以,在整個秦漢授田時期,黃河地區的田畝產量,最高在120180斤之間。而秦地缺水,土地多為中下的田畝,產出會更少上許多,也就一百斤上下的樣子。秦漢時期農業技術還未發展起來,南方尚未開發,實際上單位畝產與湖中之地的米爾帕相比,還要少上許多。軍功爵中的授田數目,也應該依據現狀,隨之調整。
修洛特繼續思索,目光看向遙遠的故國。在這個時代的明朝中期,因為美洲作物沒有傳入,北方通常是一年一收,南方則是一年兩收。
在嘉靖年間的北方,由于受到水土,尤其是降雨的限制,會有大量的旱地薄田。“北方地土瘠薄,每畝收入不過數斗。”,“履畝得五六斗、六七斗,即慶有余矣”。每斗按18斤計算,也就是說,缺水的北方普通田地,畝產不過901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