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背后的主子并不是安寧伯。
也不是彥親王,或者五貝勒、六貝勒,只因彥親王在坐下來的第一時間便表明,他們是代人能探一探他們的。
什么人
與知情者張華不同,剩下寧爾納、莽古爾泰、李修竹等都在思考。
首先,能夠使喚彥親王的人可不多,何況還有兩位貝勒。
圣上
不可能,假如是圣上,這樣的差事根本落不到他們頭上,皇上也不需要借著安寧伯的名頭來行事。
太子、大阿哥不可能。彥親王與他們是異母兄弟,單看彥親王的行事與聲望便知,他不可能全無野心。
固倫榮憲長公主
也不可能,假如幕后主子是長公主,寧爾納、莽古爾泰不需要千里迢迢入京,榮憲長公主也不會對他們說另擇新主。
榮貴妃娘娘。
這是唯一的答案。
有人很快猜到,比如李修竹,他從小生活活在底層,被單親母親撫養長大,他媽媽便是工廠女工,并不歧視女性。
當跳出視野限制本身來看,猜出幕后主子不難,接受這個也不難。
從踏入大清商船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已經改變,不管誰是主子,都是改變他命運的人,地位越高,對他以及他心中的理想,更有積極作用。
有人很快接受,例如寧爾納,畢竟榮貴妃娘娘出嫁前姓馬佳氏,他也姓馬佳氏,榮貴妃是幕后主子,他便能跟著主子多沾一點兒光,至于男主子女主子問題,他先前的主子榮憲公主不也一樣。
只能說“虎母無犬女”。
莽古爾泰可能是最后兩個想明白的,但他也很快速接受的,他對于榮憲長公主有一份忠心與感激在,榮憲長公主的額娘也是巾幗英雄,他認為這很正常。
最后一位姓李名華,出生中道家落百年世家,因自幼被時下的大男子主義影響,對這個結果愣了下神,女子不是應該相夫教子,又想到巾幗公主,閉了嘴。
而這個人之所以通過前面的考核,第一他綜合能力確實不錯,對華夏文化的認同感很深,第二,他個人的大男子主義并不是道德品質差,他更多在有女人弱者這個觀念,且從不欺辱弱者。
只是他始終無法真心接受,也因此忽略掉胤祉三兄弟的談話中不止隱射他們主子身份,還有幾個簡單但很容易忽略小陷阱,只有順利接受新主,才一目了然。
正當胤祉以為到了這一步還會淘汰一人時,他終于順利過關。
且李華有點臉燙,他本來懷疑榮貴妃乃后宮弱女子擔任不了這么多事,還是看在巾幗公主面上,終于給出信任,不料自己早早掉入對方設置陷阱。
自此,六人集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