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不僅比賽的人有參與感,觀眾的參與感也一點都不弱,公示是從京城到地方天天更新,這讓全國上上下下的官員都參與進來,有助于官場更融合。
時下基本上沒有什么大型競賽娛樂或節目,八旗比試一下子抓緊人心,忐忑、新鮮、支持、失望、興奮多種情緒雜交,仿佛他們也在參與其中。
光是這樣斗志昂揚的名場面,已經讓康熙看見整頓八旗的最大利益所在,他已經很久沒有在清軍身上看見如此多的朝氣,即便在兩次征戰葛爾丹過程中。
假如持續下去,八旗的兵力一直旺盛,大清的根基扎實,便什么都不怕,治國安邦絕對少不了武力值。
只是這樣的此試比想象當中更耗資金。未來可能刪減到季度抽檢、年度抽檢、一年一小比、兩年各地內部小比、五年京城大比等。
對此,胤祉表示無奈。
若不是康熙拒絕引入贊助以及小報的計策,此次消耗的真金白銀不至于這么多,但這個行不通。
隨著比試一步步進行,編號也在一點點完善,當然也暴露不少問題。
拋開京城以外的地方軍隊,邊疆海關的部隊編號往往都很靠前,貧困縣平均編號也比富裕縣靠前,有的地方簡直差到沒眼看,當地八旗清軍墮落的相當厲害。
再說八旗,滿蒙漢八旗基本上是分開比試的,但康熙肯定比較過,平均水平還是蒙八旗最高,滿八旗中間,漢軍旗次之。
但論個人水平對比,最好的滿八旗能夠與蒙八旗不相上下,但最差的那些人同樣也在滿八旗。
而京城屬于滿八旗勢力最多的地方,也是清軍墮落最快的地方。
距離政策提出到執行已經有不小的一段時間,正是給予士兵們一個準備的機會,盡管如此,極個別人的騎馬射箭竟然還沒有補回來,有的甚至越補越差。
這樣的兵力,將他們送入戰場,怕是也只得到一個結果。
當然這次整頓有差的方面,自然也有亮眼的地方。
那些實力強勁但缺乏一個展示平臺的武將人才,在這一次的此試中脫穎而出,有了升職的機會。
此次秋圍不僅僅是八旗的比賽,也是八旗各族的比賽。
除了愛新覺羅外,鈕鈷祿氏、瓜爾佳氏、董鄂氏、葉赫那拉氏、哈達納喇氏、赫舍里氏、佟氏等,越是大家族,枝繁葉茂,參與的子弟越多,尤其是一些姓已遍布八旗。
按照推理,參與人數基礎大,他們出色的人應該也比較多。
結果卻不一定。
八旗中的大姓子弟,真的有不少混吃等死的,他們當兵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因身后有背景,也
不可能被逐出去,吊尾車往往都集中在這些人身上。
一個詞形容他們:
紈绔子弟。
馬佳蕓蘭根據暗中調查的數據,懷疑近親生子的害處已經在這些大姓中一點點顯現,他們近親婚姻的現象比愛新覺羅更嚴重,有不止一家出現過天殘兒。
基本上活的都挺慘或者已死,這么一對比,胤祐算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