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周瑜本與喬家二喬結下親事,沒想到今日喜事變喪事。”
“今日孫策斗膽,想請韓叔在天之靈為我兄弟三人共同主婚”
言罷,孫策便是三叩首,身后眾人、百官紛紛效仿。
繁雜的禮儀過后已是傍晚,百官散去。
季書在喪禮上才知道韓當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兒子韓綜,他向孫策提出要做韓綜的老師,因為他還是覺得對韓老將軍有許多虧欠,想為他做些事情。
孫策同意了,向韓當的遺孀說明了緣由,韓綜也當場拜季書做了老師。
一切處理妥當,孫策又帶著周瑜、季書三人在韓當靈前跪下拜道。
“今日在韓叔靈前,孫策立誓,必繼承父輩遺志,平定天下戰亂,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沒有鄭重地對天地起誓,沒有當著百官的面宣言,孫策只是默默地對韓當許下一個諾言。
季書和周瑜見狀也下拜道“請將軍在天之靈為我等見證。”
待眾人走出韓府已經是晚上了。
“恩公恩公唉孫郎孫郎”
這數聲呼喚似乎有些熟悉,眾人微微止步,轉頭看去,見士卒正攔住了一個抱劍的男子。
走上前去一看,竟然是當日他們查訪民情時遇到的陳家佃農,李賀。
李賀憨憨一笑,將手中的劍遞給孫策,
“恩公,聽說你今日成婚,小人沒什么可送的,就打了一把劍送給恩公做個紀念。還請恩公不要嫌棄。”
孫策一愣,接過劍道“李哥你還會打鐵要知道這可是門好手藝啊,會這手藝怎會淪落到去當佃農”
李賀尷尬道“這是我以前跟我家老爺子學了一些,后來鬧黃巾我家老爺子死了,這祖傳的手藝也就斷了。我自己的功夫不好,鍛出的劍質地差,入不得別人眼,只好去地主老爺那租地過活了。”
“不過恩公大婚,也不能送些山果、餅子給恩公吧我和村里人一合計,就重新拿起了鐵錘,好歹打出一把像模像樣的劍送給恩公做個紀念。劍上刻著的字還是請村里的老先生教我刻上去的,恩公別嫌棄就好。”
孫策拔出劍一看,果然沒有一絲出彩的地方,甚至算不上利器,充其量只是一把凡鐵。明亮的燈火下,可以看到劍上刻著這么兩行小字愿君常勝,愿君安康。
“謝謝”孫策很開心。
見孫策收下了劍,李賀仿佛完成了什么重大任務一樣,呵呵笑個不停,和眾人道別后他便漸漸消失在了夜色中。
孫策拿著這把劍竟然有些愛不釋手。
其實不止是孫策,眾人都有些開心。
僅僅兩行小字,烙印在這上面的是江東百姓對于孫策的祝福。
目光穿過長夜,眾人好像已經看到了黎明。
沐浴鮮血,今后的江東將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