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崗里也盡是奇葩人物。
只不過氣味沒那么酸爽。
這個時期,各個單位的大門還沒用上電子門。
為了管理進出車輛,就裝上一根鋼索。
拉桿兒在門崗里,車輛進出檢驗前,就把鋼索拉起來,通過后再把鋼索放下去。
負責拉桿兒的是一個姓連的中年人,大家都叫他連彪子。
東北地區弱智和精神病傻傻分不清,統統都叫彪子。
實際上,連彪子只是有點弱智而已。
就像阿甘那種,智商不到一百。
不過,這連彪子其實挺有心眼兒,還挺會偷奸耍滑。
這門崗里有兩個正式員工。
除了連彪子,還有一個啞巴,叫許明。
當初,連彪子和啞巴都是倉庫里打掃衛生的。
啞巴干活兒很實在,打掃衛生又快又干凈。
連彪子干活兒看起來也挺快,可仔細一看,丫專門把倉庫里的塵土垃圾往貨物縫隙里、或者托盤下面掃。
后來就不讓連彪子打掃衛生了,專門負責拉鋼絲繩。
有時候連彪子還會吃拿卡要,瞪著眼說你車子里裝的東西與出門票據不符,就不給你放下鋼絲繩。
不過,大多數時候門崗都閑著,并沒有車輛進出。
這會兒閑極無聊,啞巴和幾個裝卸工在掰手腕。
啞巴連贏了幾個人,一臉牛逼呼呼的樣子。
啞巴長得很帥,有一米八三的個頭兒,就像年輕時的高倉健。
穿著陳真服,比當下的時尚青年更時尚。
只不過沉默寡言,看起來有些高冷。
“哈哈,挺牛逼啊。”陳凡笑了。
啞巴立刻瞪圓了眼睛。
連彪子連忙解釋:“他是聾啞人。”
聾啞人都愛看人口型看人表情,而且疑心極大,有時一言不合他就以為別人在罵他。
像彪子、啞巴這樣的人,能安排到制藥廠這樣的國營企業上班兒,是因為他們都有門路。
普通的彪子、啞巴能進福利廠上班就已經是國家照顧了。
拿啞巴來說,他叫許明,他老爸是制藥廠財務科科長,外號許大馬棒。
許明是家中長子,他上面有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他和他姐姐都是聾啞人。
身為制藥廠的人,大家都知道,為何60、70年代出生的孩子聾啞人那么多,經常一個家庭一出就是兩個。
50年代朝韓戰爭爆發后,我朝感覺到抗生素藥物的珍貴。
戰爭結束后,花大力氣研究光譜抗生素。
60年代中期,中科院福建研究所的課題小組成功研制出新一代廣譜抗生素。跟青霉素、鏈霉素相比,該抗生素不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從60年代末開始,各地制藥廠開始大批量生產。
因為正值“九大”召開之際,又是建國20周年。所以,就把這種抗生素稱作慶大霉素。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物美價廉的抗生素的確挽救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性命。
但同時它也帶來另一種巨大的副作用。
醫藥行業內部有一句口頭禪:四環素毀了一代人牙齒,慶大霉素毀了一代人耳朵。
慶大霉素耳毒性極大,往往一針下去就能讓幼兒變成聾子。
許明的父母都是解放前從山東逃荒到東北的,積極上進,一心撲在工作上,對待兒女就有些散養了。
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啥的,他們就簡單粗暴。沒有什么病是一針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再來一針。
大女兒被打聾了,他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大兒子接著又來,又被打聾了。
幸好最后兩個兒女沒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