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比你大。”
“我怎么記得你跟大王燕差不多,都屬小龍是吧?”
“是啊,過年就二十五了。”
“都老眉卡刺眼兒了,怎么還不抓緊時間找對象啊?”
“唉,沒人要唄。”
“怎么會沒人要,你長得又不難看。”
“我媽說我一點也不好看,臉發黃,就像被蒼蠅咂血了一樣。”
“什么都聽你尼瑪的。”
像李青老媽這種其實是當下的常態。
當下的父母基本都是譴責式教育。
連陳凡的老媽也不例外。
劉雅楠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能夸流屎了。
內心強大的,或者比較粗糙的孩子不會受太大影響。
敏感的,有些怯懦的孩子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像陳凡的老弟,還有李青這種。
小的時候還龍睜虎眼的,等長大了就變成另一個人了。在外面都蔫蔫的、怯怯的。
甚至一些名人也多多少少會受到這種譴責式教育的影響。
比如姜文和王朔。
姜文在一次訪談中說,從小到大,無論他做什么在老媽眼里都是不對的。至于他是大導演這事兒,老媽也不屑一顧。
王朔也一樣,從小被父母打罵長大,覺得自己跟父母之間不存在感情。
相比陳凡的老媽,李青的老媽更嚴厲、苛責。
不過,上一世,李青的老媽最終死掉的時候,卻令人大跌眼鏡。
李青家在南街,靠著道邊兒的一套平房。
李青的老爸是某單位的一個小科長,本來有機會搬到樓房里住。
但他們家住平房習慣了,而且街邊也覺得方便,所以一直都沒搬走。
每天傍晚的時候,李青老媽經常跟街坊鄰居一起在門口摘菜、洗衣服、聊天。
90年代中期的一個傍晚。
李青老媽一個人坐在房門外摘菜。
一輛大貨車突然沖了過來,李青老媽已經來不及躲閃了。
離奇的是,大貨車并沒有撞到她,而是直接撞向了房子,把木質房門和窗戶撞得粉碎。
李青老媽抓住機會起身逃走,一扇窗戶上飛出來的窗框卻直追過來,扎進她的**兒里,令她當場氣絕身亡。
就像《死神來了》里演的一樣。
所以說,家你是編不過生活的。
生活的匪夷所思總是超出人們的想象。
轉眼間,陳凡和李青來到老魚市附近了。
這老魚市很早就有了,搭上棚子卻是最近兩三年的事。
它緊挨著燈光球場的高大圍墻,本來只是街邊的一些臨時攤位。漸漸地就形成了市場。
攤販們專門賣海鮮河鮮。冬天的時候也賣冷凍的水產品。
這會兒正是市場上人的時候,商販們爭先恐后叫喊著,招徠顧客。
陳凡和李青推著自行車隨著人流走著,一邊四下張望,一邊小心地上的小水坑。
“來啊!新上的老板魚!辮子魚!不新鮮不要錢啊!”
一個沙啞的聲音響起,陳凡忍不住向那個聲音的方向看去。
但一個中年男人擋在柜臺前,陳凡正要走過去時,李青拉他一把:“哎,那里有蝦怪!那里有!”
兩人一起向那邊走去了。
中年男人站到一邊,柜臺上的大招牌也露出來——藍姐魚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