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雖然像個大工地,但起碼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了,眼下雖然看起來不像大城市但也跟現代化的中等城市別無二致了。
到了大特區椰城,這里一樣像個大工地,但基礎設施卻差多了,連經濟發展較好的一般縣城都不如。
街上卻滿是焦灼、期待、貪婪的面孔。
海南是1988年定為大特區的。消息剛一宣布人們便蜂擁而至,就像當年天南海北的人奔向鵬城一樣。
兩人打聽一下樓房的價格,也確實如老王所說,基本都在一千三四百左右。
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那種剛挖個坑,就開始賣的。
轉了轉,童箏直撇嘴:“沒戲!這破地方起不來!”
“呵呵,房價能起來,等兩年后再來看吧。”
眼下,海南的房價之所以沒起來,主要原因在于它剛開發。起碼已經建好的樓盤得達到一定數量,才談得上樓市。
眼下只能叫坑市,一千三四已經夠嚇人了。
從海南回到鵬城,童箏還得在當地的國庫券交易市場觀察觀察,一直等著萬科的股東大會召開。
陳凡自己則先回來了。
正好,陳鋒注冊的藍都貿易有限公司各項手續已經辦妥了。
公司雖然沒啥業務,賬目什么的還是得時常整理,沒事兒也得跑跑稅務工商。
專門雇傭會計肯定不劃算,正好老龔家大女是個會計,就讓她兼著干了。
周末的時候,老龔家大女龔玉梅回娘家了,陳凡就趕緊拿著營業執照、法人印章之類東西過來。
聽陳凡說了下,再看看那些公司的東西,龔玉梅笑了:“喲!老弟自己開公司了?”
“皮包公司,哈哈。”
“做啥業務啊?”
“暫時沒想好。”
“真是皮包公司哦。”
“嗯,暫時沒啥業務,不過我想買地,將來開廠子什么的用。”
“好的,我幫你尋摸尋摸,有合適的就告訴你。”
像龔玉梅這種,陳凡每個月給她100塊錢就足夠了。
她也就隔三差五做一做賬,跑一跑工商稅務,在給自己單位辦事的時候,捎帶著就搞定了。
轉眼間,陳凡已經有一個星期沒來老魚市兒了。
心里惦記著張藍,但也不敢太急躁。
從南方回來第三天,才急匆匆地來市場買東西。
走進市場后,陳凡假裝四下張望著,不時掃一眼張藍那邊的攤位。
只有她弟弟張鵬在。
這個季節海鮮不太多,主要是各種貝類。
像花蜆子、海蠣子、海虹之類。
尤其海虹比較多。
海虹這玩意比鮑魚更風騷。
只不過它包在殼里,不太引人注意。
內地人要是第一次吃海虹的時候,保管能嚇一跳。
因為海虹肉太像某種東西了,連細節都具備。
這玩意在渤海灣一帶產量極其豐富,海邊的漁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堆著海虹殼,甚至用來墊路。
就像海南的香蕉一樣,這玩意經常積壓下來,男女老幼就組織起來把海虹煮熟了肉扒出來,曬干了賣。
新鮮的當然才更吃。
什么調料都不用放,煮熟了直接當菜吃。
頂多用大蒜和醋拌一拌。
80年代初以前,海虹極其便宜,一斤只要一兩分錢。
眼下貴了點,也不過兩三毛。
陳凡裝模作樣在市場里轉了轉,好一會兒也沒見張藍回來,只好硬著頭皮走到攤位前。
張鵬老遠看見了,不停地點頭,用眼神打招呼,指一指自己身旁的幾個大盆,似乎在問“你想買什么?”
大盆里裝著海蠣子、蜆子之類東西。
海虹則堆在柜臺旁邊的地上,像座小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