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中年人就是白云出租公司的老板劉耀柱,他是個港九人,1979年跟羊城當地合資成立了這家公司。
寒暄了幾句后,陳凡一眼看見他的桌子上放著個計價器,連忙上前詢問一番。
“聽說這個計價器是日國出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你看啊,它是上鏈式的……”
劉耀柱演示一番。
原來,這個計價器就跟老式鐘表一樣,隔幾天就要上一次弦。
表上標注的里程和價格都可以自己調節。
陳凡以前一直以為出租車上的計價器是接在發動機上的,根據轉數來精確計算里程。
這回打開仔細查看里面才明白,它的所謂里程其實是估算的,根據車輛的勻速大概估算。
就跟若干年后手機計算步數一樣,是根據時間大概估算的。
只有GPS定位系統出現以后,這個里程的計算才會變得準確起來。
但不管怎么樣,出租司機只要打表了,他每天接多少活兒,跑多少路程都會留存在這個計價器里。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學習你們的承包制,也就是燕京出租行業所說的份子錢。可既然有了這個計價器,就直接讓司機拿提成不可以嗎?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
劉耀柱無奈地嘆息:“剛開始,我們也想實行提成制度,可是……”
“是不是他們私自修改這個計價器了?”
劉耀柱點點頭:“不光修改計價器,還私下里跟乘客商量不打表。司機貪,乘客也貪,那怎么控制得了。”
“不打表的事兒抓住幾個典型狠狠處罰,他們就老實了。修改計價器,從鉛封上看不出來嗎?”
“仔細看能看出來。可你還得派專人盯著這事兒,無形中不抬高了咱們的運營成本了嗎?最后還得均攤到乘客身上。”
“是啊……”
不知不覺,兩人交流的時間就超過十分鐘了。
但劉耀柱顯然挺喜歡跟陳凡交流,到了時間也沒有不耐煩的表示。
陳凡又趁機向他打聽一下港九的情況。
“我這一套管理模式就是從港九搬來的啊。”
“港九份子錢是多少?”
“一般每天200元左右。”
“那他們應該很悠閑啊。”
“是啊,港九的出租車司機一般每個月工作2000個小時。”
“休息的時候用交份子錢嗎?”
“不用,只要交車了,就不用交份子錢。”
“咱們公司好像一直得交份子錢哦,每天150元,不論刮風下雨……”
劉耀柱有些尷尬:“我們是24小時營業,而且司機們都想多賺點。他們要是像港九出租車那樣運營,每個月也能賺五六百,可他們想賺一兩千啊,就得多干。”
陳凡也能理解劉耀柱,商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誰都不是來學**的。
關鍵有關部門得監督到位,違反勞動法被某怪力亂神分子吹成福報,全國各地不學才怪。
不過這個時期的出租司機收入還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像羊城、燕京、魔都這樣的城市,出租司機一個月都能賺到10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