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還好。”
“走吧,去看看我給你帶什么回來了。”
“哦。”程瀾被牽著回住的那一進去。
走到那邊半月門她扭頭道“千惠,今天員工餐廳加兩個葷菜。叫其他本地員工也都留下來吃晚飯。”
王千惠笑道“知道了。”
程瀾和高煜自然就在一處單獨吃飯。
程瀾坐在桌旁,捧著臉問道“你想吃什么”
對象調回來了,而且就在北京哦。
她看到他眼瞳里兩個倒著的、小小的自己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高煜想了想,“夏天能吃火鍋么能的話要鴛鴦鍋。”
他真是特別喜歡這個名字。
“能,我讓人搬幾桶冰出來。”
程瀾這里有地窖,她去年冬天讓退伍兵去河里刨了冰回頭窖藏。
到這會兒那些冰大概縮水一半。
這是沒通電前冬天屯冰給夏天用的老法子。
另外,幾個冰箱的凍柜也一刻不停的制冰。尤其是晚上,是制冰的主要時間。
白天從午后就一直都在消耗,只有晚上和早上那陣可以凍冰。凍上了直接放冰窖存放,然后繼續。
為了多出冰,還得有人值晚班。晚上起來把凍好的冰窖藏起來再繼續凍上。
差不多兩個小時就能凍嚴實一箱冰。
冰比人力成本貴因為可以帶來不少額外的消費。
如今華國還沒有制冰機,她也只在書上看到過外國有。
但不值得漂洋過海的托人去代購,那豆腐都得搬成肉價錢。比電影膠片占地方多了。
進了六月,來她這里賞著荷花,吃著火鍋享受冰桶降溫待遇也是客人們的樂趣之一。
自家的家用冰箱制不出這么大量的冰。
而且一桶冰化得差不多了,立即就有服務員拎來新的更換。
另外,程瀾還定制了銅冰鑒。
這是湖北考古出土的,戰國時期的冰箱。
就是把整塊、整塊的冰放進銅容器里來降溫,里頭還可以擱水果等。
一個包間擱一個,放水果和冰碗。大夏天的,這兩樣凍上后都很好銷售。
她這兒走的是古風,把這個銅冰鑒的來歷一科普,就很多客人都喜歡了。
外國客人尤其喜歡。
不過,高煜擺了擺手,“吃火鍋把汗都發出來就好,不用冰塊了。你這里凍的冰塊夠用么”
也就幾臺冰箱,能供給28個包間還有6個火鍋包間
天熱了,倒是沒人在外頭加桌了。
這也直接影響了程瀾的收入。
“不夠,不過可以利用化學的辦法硝石制冰。”
就是用硝石制冰的成本比直接凍要高不少。
她倒是有心收購別人家凍的冰塊。但冰箱比起電視機,更加的沒有普及。
少數有冰箱用的人家,也不稀罕她那仨瓜倆棗。人家留著自己用了。
現在花得起幾千買個春蘭空調家用的人家還是鳳毛麟角,能用冰就直接用冰降溫了。
這個天氣吃火鍋不用冰挺熱的,程瀾開了頭頂的吊扇扇風。
對工薪階層來說如今電扇也是稀罕物,大幾十、一百多一臺。
但她走高檔路線,空調不了,風扇還是得有的。
為了節省地方她全部安的吊扇。
十多個包間和客房、宿舍一安,這就又花了五千。
只能說錢不經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