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華首先將自己的整合的信息跟吳曉夢匯報,“我們已經計算過,如果徐氏照這樣貼錢促銷,他們做半年的虧損額大約是六十萬,做一年的虧損額大約是一百二十萬。徐氏上年度的凈利潤大概是三百五十萬左右,能夠支撐他們做三年的虧本促銷。”
吳曉夢緩緩地吸了一口氣,也就是說,徐氏這是打算長期打下去了,吳曉夢低頭看向報告上的數字,如果徐氏這樣做一年,東南食品的虧損大概是六十萬,他們要是做三年,東南食品都支撐不到第三年。
吳曉夢最開始以為是徐氏對陸韞幫助老趙展開的報復,看到這里她突然明白過來,徐氏等待這場競爭戰,已經等了多時了,他們一直在等這個機會,等她將融資的錢全部花到設備和廠房上去,等東南食品沒有多少錢了,他們才開始出手。
只要東南食品破不了這個局,他們堅持兩年,用三百萬的代價,就能將東南食品徹底整垮。
跟著降價那大概是徐氏食品喜聞樂見的,因為他們根本沒這個實力打價格戰,而徐氏食品資本雄厚,上一次融資他們拿到了五百多萬,沒聽說他們升級了設備和廠房,吳曉夢呼了一口氣,靠在椅子上,“他們融資的時候就做好了這個打算,那五百多萬,他們一分都沒有動用,全部放在這等著我們呢。”
肖華也皺著眉頭,現在看來,似乎轉行生產其他的產品,和徐氏沒有競爭關系了,才能破局。
“難怪他們要生產薯片。”底下也有員工反應過來。
可是現在轉行,生產別的食品他們投了一百多萬才建立起來的生產線就只能賤賣了,那也相當于是主動從這場競爭中出局,吳曉夢絕不會這么干。
“車到山前必有路,再好好地調查調查,看看市場對他們這次降價的反應。”
肖華應下來。這么久以來,肖華很少將她請過來,這次問題確實很棘手。
價格戰是最耗資金的,特別是這種曠日持久的價格戰,誰能堅持到最后,誰就是最后的贏家。
吳曉夢揣著滿腹心事回了家,她現在要忙寫兩篇畢業論文,突然發生這個事,實在是很費精神。
晚上陸韞回家,察覺到吳曉夢有心事,趁著吃完晚飯外出散步的功夫,問起來。
吳曉夢也沒瞞著他,將徐氏降價搞促銷的事情說了。
“這肯定是徐氏的報復”陸韞擰起眉頭,“我應該好好想想再和老趙做交易的。”他言語中很是自責,給吳曉夢帶來了麻煩。
吳曉夢搖頭,“跟老趙的事情沒有關系,徐氏早就蓄謀起這場價格戰了,他們去年融資的五百多萬都沒有動用,就是為了這次價格戰準備的。”
關鍵是徐氏現在的商品和東南食品的商品是幾乎重合的,他降價,勢必會對東南食品造成嚴重打擊。
“我跟徐氏做的都是農產品深加工,遲早有一天會對上,早晚的事情,徐氏挑準了這個時機,知道我們賬上現在沒多少錢了。”
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跟徐氏交鋒了,之前徐氏還試圖通過強行下架夢夢食品來搞垮他們,不過沒有成功。
雖說車到山前必有路,可剛到這一步,底下的供銷商們就不敢拿貨了,怕賣不出去,到時候砸在手上,這是個非常不好的信號,供貨商不敢拿貨,也就意味著夢夢食品的鋪貨率會更低,這對東南食品更是一個雪上加霜的消息。
徐氏首戰告捷,肖華他們通過調研拿到數據,徐氏在同一時期的鋪貨率高了百分之三十,這種廠家促銷就是在給商場送錢,商場肯定愿意配合他們做活動。
吳曉夢只得暫時推開畢業論文,天天在公司開會,可幾天過去,他們還是沒有想出對策,似乎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跟徐氏一樣,降價促銷,這樣才能保證鋪貨率,可是一年起碼要虧損七八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