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典籍最全的,非皇宮莫屬,或許那里沒有高明的武功秘籍,但歷代武林消息秘聞,總有記載的。
明面上江湖和朝堂互不干涉,實際朝廷沒有一刻不想平了所謂的江湖,畢竟有一群不受朝廷管轄,偏偏高來高去的武林人,不僅皇帝對自己的項上人頭擔憂,那些大臣們也會擔心,那天被某個江湖人“懲惡揚善”了。
官場混的,哪個不是行走在灰色地帶,即便一心為民,可有時候面臨的,卻是一道道鐵軌問題。
你選擇了一邊,難免損害另外一邊的利益,而江湖人很少能看懂這些的。
舉一個例子,當河壩要決堤的時候,官員會選擇提前鑿開,讓它往人煙稀少的一邊泄洪。
可如果這河壩左右,有兩個不同的村子,左邊的有上千人,其中還有一戶是某個官員的親眷,而右邊只有區區幾十人,都是一些泥腿子。
那官員當然會選擇往右邊泄洪,造成的傷亡小,他還不會被上官責難。
這種行為錯了嗎
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算錯,保住大多數人,是所有人都會做的選擇。
可當右邊的村子有人逃生了,他們找到某位大俠,告訴他,狗官為了巴結上官的親眷,為了讓他們安全,提前鑿開了堤壩,把我們全村百姓置于死地。
那在江湖人看來,這是一個好官,還是壞官
當然是壞官了,居然鑿壩,罔顧人命。
要是沖動的,他就該去取這位官員的項上人頭了,名號就是,為民除害
到時這位官員不僅人死了,名聲也沒了。
而他的上司為了不讓江湖人盯上自己,會出來冠冕堂皇痛斥他,把他打為貪官,好滿足江湖人懲惡揚善的心理。
最后這件事就這么了了。
而官員在當官過程中,要面臨多少次這種選擇呢
可能有很多,也可能沒有,可江湖人確實是懸在他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江湖人的勢力根深蒂固,一茬茬冒出來,朝廷想要安穩,就不能用強硬的手段,但搜集消息,然后一點點滲透,是很正常的。
再加上江湖人許多都不識字,他們無法記錄門派的歷史,都是口口相傳。
一旦遇到什么意外,或者沒落了,也就徹底消失在歷史舞臺。
但朝廷不一樣,什么都會形成書面文件,留存下來。
所以蘇葉不意外趙允讓知道這些隱秘,同時也猜到了,他們是沒查出什么,所以才會栽贓到所謂的魔功上。
先不說蘇七絕的走火入魔很好解釋,純粹是他被偷襲后,用了霸道刀法最后一招,導致內功逆轉,筋脈寸斷,爆體而亡。
和走火入魔確實很相似,但和魔功無關。
可這對蘇葉有好處,一旦江湖人知道魔功的存在,一定會群起而攻之,聯合起來找到幕后之人。
所以她不但不解釋,順便還推波助瀾,“我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魔功,那到底是誰,練習這種陰毒的法子”
趙允讓見她上鉤,心里一喜,立刻道,“幕后之人實在太高明了,所有線索都斷了。另外,姑娘是否記得,誰能接近你的父親,進而偷襲”
蘇葉想了想,“是劉伯,他是霸刀山莊的大管事,二十年前被父親所救,一直跟在父親身邊。父親閉關的時候,都是他給送飯的。”
“好,我知道了,”趙允讓站起來往門口走,好像他就是來傳遞消息的,而不是想要收服蘇葉。
但事情發展到這里,蘇葉當然會搭臺子唱下去,“你的目的,是要我殺了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