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一開始出兵支援戚十一是默認的,后來他們陳兵壩上幾個月,朝廷也沒有反應,都以為朝廷是不想戰火波及到東北平原的糧莊,于是讓士兵一直駐扎在壩上。
之后瓦剌人幾次突襲,都被戚十一打了回去,眾人自覺安全,就沒再關注。
草原上發生的一切,比如韃靼和瓦剌打起來,比如韃靼內亂這些,也都有奏表呈上,只不過兩位帝王都沉迷享受,對于建功立業沒什么心思,看過也沒放在心上。
既然事情沒涉及到大楚,遇到幾次襲擊,戚家都能打回去,那就沒什么好擔心的,于是朝臣們也直接擱置到一邊。
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要關注,比如出海的商隊遇到了海盜,五十六艘海船,連船帶貨物都被搶走了,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其中既有朝廷的官船,也有朝臣們支持的民間商船,也就是說,此次不僅朝廷損失巨大,就連朝臣們都各個蒙受大損失。
這可是關系到己身利益的大事,北方那邊小打小鬧當然拋到一邊,全心全意督促起海戰來。
原本包括兩位帝王在內,大部分朝臣都認為該節制海軍的發展,現在可好,各個義憤填膺表示,一定要肅清海盜,揚我國威
在這種忽視下,戚十一又在一個月內,連續拿下瓦剌,韃靼,朝廷不知道消息實在情有可原。
畢竟一個月,消息傳遞也需要時間不是嗎
得知了結果,朝臣們面面相覷,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辦。
恰在此時,張簡仨的奏書呈遞上來,上面詳細記錄了戚十一攻打瓦剌和韃靼的全過程,重點描述了韃靼內斗,可能是有人故意挑撥,而這人除了戚家不做第一人想。
戚家能達成這樣的效果,肯定布局已久,此次不過是時機到了,驟然發難罷了,會出現現在的情況,實在不足意外。
看到這里,兩位帝王發了好大的火,“戚家狼子野心辜負信任,實在當誅”
當然,這也只是說說而已,就戚家今日今時的地位,大楚的皇帝已經奈何不了他們。
所幸張簡仨的奏書還有下面內容,他覺察事情不好,當即只身前往漠北,質問戚十一是否想造反。
所幸戚家是漢人,并沒有背棄大楚的意思,戚家即便掌握了大漠,也會是大楚的臣子。
為了安撫戚家,他特請旨下令封戚家為異姓王。
反正大楚有異姓王,戚家這么大的功勞,打下整個大漠,封王也是應有之意。
另外,張簡仨請兩位陛下放心,他以忠心和戚家先祖名譽為要挾,逼戚家簽訂了羊毛協議。
也就是說,從此刻開始,大漠上會源源不斷養羊,為大楚羊毛,馬匹的數量減少,不得超過十萬匹。
這是為了防備西域諸國和更北邊的西伯利亞,十萬匹而已,不足以戚家人帶兵南下,不說別的,光耗就能耗死這些馬,都等不到攻入京城。
羊毛契約能讓他們牢牢掌握大漠經濟,算是徹底成為大楚的藩屬國。
兩位帝王看完,總算松了一口氣,面上也露出笑容,“張家人好膽識,太傅養了個好兒子啊”
朝臣面面相覷,不明白暴跳如雷的皇帝為何如此和顏悅色,等看完奏書內容,紛紛大喜,“天佑我大楚”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大漠淪為大楚屬國,徹底解決了北方威脅,陛下圣德”
“哈哈哈好,封戚若漠王,鎮守大漠”
京城和西南沿海的消息同時傳到,蘇葉看完,長舒一口氣,總算結束了。
大漠一統,徹底解決北方危機,海軍也得以擴軍,可以出海橫掃了,不枉宋將軍辛辛苦苦扮海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