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家現任家主段明輝是個貪財好色之人,沒有大局觀,眼里只看到段家的利益,甚至隱隱有取高家而代之的野心。
糧商會一進入越西,就把段家的情況調查的一清二楚,更是對段明輝寵愛的美人進行了投資,讓她幫忙說話。
在這位美人的幫助下,糧商會一共在越西建立了三個大小不等的莊子,收攏婦女兒童老人兩萬多人,青壯三千人。
其中身體素質最好的一千人,以各種方式,越過東邊的朱提,進入了宋將軍的水師。
哦,在朱提招募到的更多,足足五千人,很大一部分是漢人。
他們得知糧商會是中原來的,天生就具有好感,在幫忙安頓家眷后,毫不猶豫答應招募,和越西人合到一起,在海南秘密訓練了半年,就登船去了太平洋某島。
這其實并不算是水師正規部隊,其實屬于蘇葉的士兵,作用嘛,見仁見智。
是成為海上航行家,還是某島上的開拓者,亦或者海盜總要視情況而定,但作為配合宋將軍作戰的編外人員,他們的戰斗力確實強悍。
因為這個,這些年從南邵源源不斷招了許多兵,人數超過了五萬有余,但還遠遠不夠,會持續向外輸出。
原本蘇葉這樣搞,很容易讓本地只剩下老人,女人和孩子,畢竟南邵本就地廣人稀,七國加起來也沒多少人。
可與此同時,他們還往這里運人,像倭國被占領后,大部分俘虜都被運來此地,還有朝鮮半島,越南的萬象人和占人等。
有很多都是未開化的民族,仍處于原始部落,派人把他們弄來,先運到更需要發展的云貴高原來,等這里的土地都消化了,再慢慢往更南邊擴張也不遲。
這其中糧商會的功勞只有一小半,大部分還是大楚各地權貴,以及那些海商們干的。
他們跟著糧商會行動,獲到了好處,東北平原的莊子,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于是輪到南邵,想也不想就跟進,甚至無師自通各自去攻略七國國主和權臣,從他們手里買下大片大片的土地來。
然而問題來了,云貴本就地廣人稀,在高原上,且高原再生高山,一山疊著一山,崇山峻嶺綿延不絕,買下的土地大部分是山地,能種植糧食的地很少。
怎么辦呢不能買下來就直接放著浪費吧
繼續跟著糧商會學,當初他們就是盲目跟進,現在發現問題了,還是得閉著眼睛跟。
糧商會在購買土地的時候,特意選了許多山區,不為別的,只因為這里適合種植果樹,茶樹,或者鮮花等,還有能榨油的棕櫚樹,以及經濟價值相當重要的橡膠樹等等。
至于糧食,只種本地的占城稻,味道口感很差,但產量高,還能做到一年三熟。
而這些糧食,也僅供本地自給自足,不往外賣。
也就是說,糧商會在此地說是莊子,其實就是一座座山,以及山下一大片地方。
這些山下土地可種植糧食,實現莊子上勞動人口的自給自足,而剩下收益的大頭,是從經濟作物來。
其余人發現了這個,一時間有點傻眼,但也沒辦法,錢都花出去了,畢竟是人家七國的地盤,想買下一大片土地,多少是都要出點血的。
于是他們只能向糧商會買技術,買指導,甚至買策劃案。
借著這機會,糧商會給他們的地盤以及種植的各種經濟作物,制定了一個完整的規劃,讓大家都處于一個大框架內。
而這個框架的基本原則,就是每種作物都有三個及以上的勢力種植,不能形成壟斷,互相制衡,但又都是大規模種植,形成產業化。
如此一來,南邵這地在商業上的布局基本完成,但礙于不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處于別國的統治下,經濟活動進行的并不安穩,時不時出現戰亂和搶劫,以及偶爾發生的疫病,導致這里長期只看到投入,產出卻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