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鋼鐵這行業,朕不會讓任何權貴商人插手,全國各地的鐵礦分布,已經讓人探查清楚大部分。大楚律法明文規定,鹽鐵隸屬于朝廷,鹽這一塊我們已經解決,接下來就是鐵的問題。朕打算成立專門的鐵礦部,專門管理探查鐵礦。”
大楚的鐵礦找到了,還有大楚之外嘛。
“至于開采,會設立國企,所賺的錢一部分留作企業運營及升級設備,剩下的上交國庫。至于鋼鐵廠,會另外設立新的國企,企業與企業之間合作,賬目劃分清晰。京城將會設立三家鋼鐵廠,前二十年效益用于科學院運轉,剩下依舊收歸國有。”
“相信有二十年時間,科學院已經積累足夠多的專利,所賺到的收益可以成立專門基金,以后只用被動收益就足夠研究院源源不斷研究,并在全國各地建立分院了。”
有關于基金這一項,蘇葉之前還沒怎么透露過,實在這些士大夫對商業的不看重,已經刻進了骨子里,林如海被她熏陶這么多年,也僅僅是改變一些觀念,并沒完全放在心上。
至于基金的建立和完善,她打算交給玄玉去做。
這才是她從小培養,完全按照她想要的人才標準發展起來的。
別看林玄玉表面和父親一樣,都是這個年代正統儒雅的讀書人,內里早就歪了。
正好用林玄玉接林如海的班,父子二人成為大楚歷史上第一代第二代研究院院長,必定青史留名。
作為讀書人,想來林如海愿意留下這樣的名聲,比讓他在官場身居高位還要讓他欣喜。
“由朝廷管理企業,這樣真的好嗎”林如海依然有顧慮,管理企業就是商人,朝廷官員好不容易考上進士,哪里愿意從事商賈工作。
他們一定會死抓著與民爭利這一點不放,再有,鋼鐵的前景他看得見,未來收益一定是龐大的數字,那些人守著寶山,真能忍得住
“這是必須的,”蘇葉頓了頓,說出朝廷目前的困局,“大楚現在主要稅收是農業稅,人頭稅,商業稅,海關貿易稅。農業稅讓百姓負擔極重,且隨著糧食產量逐年提高,價格越來越低,收上來的稅比往年打了一個折扣。”
要知道從海外進口糧食,是不收稅的。
蘇葉為了讓大楚實現人發式增長,早在開海禁時,就讓大臣上折,促進部分商品零關稅進口。
糧食就是其中一種,糧食多了,就養得起更多的人,就能占更多地盤。
因此這些年進口的大宗商品中,糧食是主要產品之一,其中包括稻谷,玉米,土豆,大豆,以及多種農產品。
這些商品沖擊著大楚糧食市場,讓糧食價格一降再降。
當然了,其中糧商會的作用毋庸置疑,各種手段齊上陣,糧價是十年前的四分之一。
這是個極其恐怖的數字,無數農民差點被糧價拖垮,好在官府收稅依然收的是糧食本身,而不是要求折算成錢。
如此一來,農民手里的糧食保住了,能吃飽了,就是更窮了。
為此他們不得不謀求更多賺錢方法,比如出去找一份工作,比如種植經濟作物,再比如上山下河,怎么賺錢怎么來。
樹挪死,人挪活,最怕的就是一灘死水,按照祖祖輩輩的方法生活,完全不去動腦筋想法子改變。
現在的大環境是,愿意動腦子,愿意主動去改變的人,總歸能找到一條來錢的路子。
俗話說,人在風口,豬都能飛。
現在的大楚,可不就是正在起勢的風嘛
不說別的,許多村子會在村長和里長的帶領下,種植果樹,開挖池塘,為的不過創收而已。
加上近年來商貿發達,尤其是海商,愿意收各種商品,哪怕是一些野果子野菜,只要味道好,弄上船,運到別國去,也能翻幾倍賺。
再不濟縣城鎮里也有越來越多的店鋪,鋪子多了,需要的活計就多,商品交易頻繁,運輸業就跟著繁榮起來,上貨卸貨,需要的苦力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