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之前小農經濟,大部分婦人都會織布縫衣服,紡織工坊縱然產量多,也遠遠不夠賣。
因而如果農村婦人能織布的話,或許賺的少點,也不是沒得賺。
當經濟活躍的時候,只要肯干肯改變,就一定活得下去。
因此蘇葉沒急著去解決底層百姓的困境,即便知道因為她的各種操作,讓一部分農民生活更加貧困,只能保證吃飽肚子,可別的花銷就少的可憐。
但她也不會永遠放著不管,只是讓一部分腦子靈活的,先自己掙扎出去。
掙扎的人多了,整個社會的活力就有了,原先就是一灘死水,大部分人活著,牢牢被社會和宗族束縛著,想掙扎都無法。
只有到了絕境,加上看到希望,那些保守人士才愿意動一動。
當一部分開始改變,生活變好了,其他人自然會跟著效仿。
沒有人天生是麻木的,只是不愿意當出頭的椽子罷了,活在人群中才會覺得安全。
而從眾也是本能,尤其那個眾雖然是少數,卻代表利益的時候,也沒人會死腦筋硬是不肯。
因此這幾年底層百姓的思維已不知不覺發生變化,不再懼怕改變,不再死守著一個地方不出門,也不再按照祖祖輩輩生活方式。
當改變一旦開始,自然而然會接受新事物,越來越多的新事物,思想枷鎖松動,人不再故步自封
而現在,蘇葉打算把他們身上另外一層枷鎖去掉,那就是人頭稅
華夏歷史上,人頭稅歷經千年,因雍正攤丁入畝最終取消。
可那觸犯了地主階級利益,把每個百姓頭上的稅收,攤派到田畝上,多的就多交,少的就少交,這種做法看起來很合理,就是太合理了,讓權貴階級沒了階級優勢。
要不是雍正本人強硬,清朝又是集權制達到頂峰的國家,還真辦不下來。
像宋朝,幾次改革都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就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改革必然侵犯士大夫階層利益,自然有一部分人強烈反對,以至于新政推行步步艱難。
很多地方官直接敷衍了事,甚至逆向操作,借此大肆斂財。
改革從來不容易,因此蘇葉沒想過,在自己還未當權的時候,就進行這種根本上的變動。
現在她成為帝王,且大權在握,軍權在手,政權也基本把控,至少朝廷重要官員,都是她自己人。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帝也不例外。
朝臣以為,她的第一把火燒向宗室,殺雞儆猴,其實不然,那不過是順手為之罷了。
真正的動作是人頭稅,農業稅沒辦法,大楚尚且沒發展到那種程度,等工業到達一定水平,百分之七十的百姓成為工人,取消也就取消了。
畢竟那時候,或許農業會成為最不賺錢的產業之一,那給農商一些福利也是應該的。
可現在不行,這依然是大楚最大的稅收來源之一,人頭稅就不同了,這筆錢是必須取消的。
“朕欲要取消人頭稅,”蘇葉語氣鄭重,表明決心。
“直接取消”林如海不敢置信,人頭稅占據國庫每年固定收入的十分之一,少了這筆錢,朝廷豈不是要捉襟見肘
“不錯,”蘇葉站起來,走到邊上一直擺放著的輿圖前,“這大片的地盤,朕必須拿下,那里有各種未來需要的礦產資源,可沒人去守著,去開發,拿下了就是個累贅。朕缺人啊,很多很多人,按照目前大楚人口,翻十倍都不夠”
是的,遠遠不夠,目前大楚有一億兩千萬人口,在歷史上也屬多的,如果盛世的標準是以人口計,那么前面兩位皇帝稱得上盛世之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