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她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和需求,只是對家庭的愛和責任,讓她選擇把自我放置到一邊,不允許任性罷了。
有一個不懂事的丈夫,女人除了自己堅強,還能有什么辦法
偏偏這丈夫名聲還極好,她連抱怨的立場都沒有,或許也沒精力去抱怨,操持家務和照顧孩子,已經耗盡了她所有力氣。
如果她的丈夫是列文,雖然沉默,常常陷入思考和糾結,卻充滿了責任感,不會背叛妻子和家庭,做任何事都有規劃,不會搞出一些爛攤子,最后交給妻子收拾。
當丈夫思考糾結時,她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語言把丈夫拉出精神世界,給他以慰藉。
這一點,原著中的吉蒂無法做到,她是個天真爛漫的姑娘,在富貴窩里長大,單純而美好。
唯一的打擊是被喜歡的奧博朗斯基放棄,感受到了屈辱,后成熟了些,但實際她依舊單純,是那個時代,貴族少女的極致代表,漂亮單純沒內涵。
這不是她的錯,是這個社會對女性的限制,讓她無法接受更深層的教育,加上父母對幼女的寵愛,自然而然成長成這個樣子。
而這也沒什么不好,她善良又快樂,一生安穩無憂。
但有一點無法忽視,她不能走入丈夫的內心,對于列文思考的一切,她無法理解,又無意探尋。
婚后列文幾次欲言欲止,想要對妻子表達,可最終放棄了,于是他們成為了生活中的和諧伴侶,卻無法成為真正的靈魂伴侶。
在這方面,反倒是陶麗,既能傾聽列文的心聲,又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讓他對自己的想法認同。
是在她的開解和勸說下,列文拋開第一次被吉蒂拒絕的羞恥感,決定再追求一次。
陶麗的這種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溫和堅定,甚至能影響本已恨上安娜的卡列寧,讓他選擇原諒一次。
但這能力,似乎在自己的丈夫奧博朗斯基身上又不起作用,因為,和列文不一樣,奧博朗斯基不愛思考,享受淺層的快樂,且一直活得像個孩子。
這本書里的每個家庭,每對婚姻,似乎都是錯配的,而這就是人生常態,也是人性所向決定的。
溫柔內斂的陶麗會被開朗陽光的奧博朗斯基吸引,活潑單純的奧博朗斯基更欣賞張揚肆意的娜特莉亞。
列文和陶麗會很契合,最后卻娶了吉蒂,而單純的吉蒂原本喜歡英俊瀟灑的奧博朗斯基,天性使然,無法走入內斂的丈夫內心。
每個人似乎總是被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吸引,于是生活充滿了千變萬化。
蘇葉好奇,現在情況已經改變,那么她們未來的走向,又是否會變得不同。
雖然托翁在原著開篇,用一句話給整本書定了一個基調,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可細究起來,這本書里每一個家庭,都存在問題,沒有純然的幸福。
那么這個世界,是否會發生改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