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見是,在短期之內,要讓百姓的人均糧食達到三石。”柳淳笑道:“這個三石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說,百姓人均每天有一斤糧,雖然不能算充裕,但應該足夠不挨餓了。”
“諸公,身為朝臣,我們能不能立下一個目標,比如五年之內,讓百姓告別饑餓,能夠做到,我們繼續留在任上,如果做不到,我們就全部辭官,以示負責,如何?”
誰都不止一次設想過,柳淳當國之后,會采取什么措施。
身為一個特務頭子,他沒準會整頓百官,又或者會對戶部下手,整頓財稅。甚至有人認為柳淳會發動戰爭,開疆拓土……可是誰也沒有料到,他的目標竟然是增加糧食的數量,而且是落實到每個人。
坦白講,這塊對于大多數官吏來說,幾乎是一片空白。
過去大家伙關心的都是府庫豐盈,要把糧食收上來,要填滿倉庫,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老百姓,反而是其次的。
“諸公,這個要求很難做到嗎?”柳淳不緊不慢道,“你們就沒有任何辦法嗎?”
沉默了許久,陳瑛道:“太傅大人,您的意思是不是要減免稅賦徭役?”
柳淳輕笑,“陳大人,那你的意思是朝廷是不是要削減百官俸祿呢?”
陳瑛被問得啞口無言。
“減稅也不是不可以,但這是最簡單,也最遺禍無窮的辦法。”柳淳冷冷道:“諸位往后提意見,必須說清楚,增加稅賦要從哪里來,減少稅賦,要從哪里削減……如果沒有配套,一律按照廢話處理。”
眾人又是一震,柳淳的確不好糊弄啊!
過了一會兒,解縉開口了,“太傅大人,下官只能解決二百萬人的缺口。”
“二百萬人?為何?”
“因為安南只有二百萬人!”解縉悶聲道。
此話一出,頓時噴了一片。
你丫的這是要殺雞取卵不成?
柳淳卻不以為意,反而笑道:“解學士所言,可以視作從海外下手,這是個非常好的思路,不要局限在安南,還有其他的地方,回頭解學士擬個條陳出來,再進行詳細討論。”
解縉都愣住了,這么臭的辦法,居然是良策,那好辦法多了去了!
這時候工部尚書宋禮突然開口道:“太傅大人,那興修水利呢?”
“可以!”柳淳果斷道:“要修水利,而且要大規模修建。有了灌溉,糧食產量能增加三成以上。這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有了這倆人開頭,其余的官員似乎都打開了思路,變得積極起來,楊溥就建議道:“江南那邊,捕鯨盛行,有人以鯨的骨頭內臟充作肥料,據說可以增產不少。”
胡廣沉吟道:“沿海有鯨,內陸可沒有啊!”
“那可以堆肥啊!”楊溥笑呵呵道:“只要朝廷提供協助,沒有理由做不成的。”
朱高熾坐在柳淳旁邊,仔細聽著,他猛然發現朝臣們好像不一樣了,師父的手段果然不一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