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八卦的好奇問“大海、大江家的,你們倆都不買嗎”
聰明點的都知道不會買,否則也輪不到他們知道消息。
周大海家的也是郁悶,白白借出去五兩銀子,結果還被怨上了,找誰說理去。
相反,周大江家的就看得開,兩家關系近,買這兩畝地以后少不得爭執,還不如不插手。
討價還價一番,最后還是十六兩賣給了村里的一戶族人,是兩兄弟合買,不過后面分配的事就跟他們無關了。
瞧著周母手中緊緊攥著的地契,買了地的兩人眼睛直冒綠光,這可也有他們的一份了。
兩邊都急,約定第二天兩人一起去衙門過戶。
一切塵埃落定,周母只顧著心痛,阮柔卻在心中思量。
上一世,原主是主動給出了十兩的嫁妝銀子,有十兩打底,后來周母死活又借到了十兩,硬是撐著沒有賣地。
那么多的地,又不用再繼續供著讀書人,哪怕周父身子不好經常要喝藥,靠著種地和原主做繡活,硬是將這個家給撐了下來。
如今么,對周家來說還只是開始。原主的怨,她會替她一點點抹平。
回春堂,林大夫看診的第三日,他幾乎以為那家人不會來了,卻不料一抬頭就看見那家的婦人。
“林大夫,抓藥,”她強調,“好藥。”
少了兩畝地,周母的心情委實算不得好,對上大夫還得好聲好氣。
林大夫愣了一下,喊學徒盯著點,隨即將人帶到了后院,珍貴的藥他都不敢放在堂里。
從柜子里取出珍視的錦盒,褪去層層包裹,一只白胖的人參出現在眼前。
他免不住有些嘚瑟,“幾十年的老山參,一根就花了一百兩,不過你們用不著那么多,”他邊說邊比劃,“喏,這么多就夠了。”
說著準備動手,旋即想起來什么,問道“冒昧問一句,銀子帶了吧”
雖然都說醫者仁心,可醫者也是要吃飯的,容不得林大夫不謹慎。
“帶了帶了。”見果真是人參,周母那些沮喪頓時拋到了腦后,還是當家的傷勢重要。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待收好了人參,林大夫重新將人帶回前面給人開方子。
這一次的方子就與前次完全不同了,都是上好的藥材。
學徒在一排抽屜前開開合合,不一會,就稱了一大把藥下來。
按照方子的配比,學徒將一包包藥配好包上,“一共五兩銀子。”
周母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剛才的人參已經用去二十兩,這又是五兩,哪是藥房,吃錢的怪獸還差不多。
可該給的還是得給,五兩銀子換了兩提藥包,出了回春堂,周母的腿都是發軟的。
本以為賣了地家中好歹寬裕些,如今可好,又只剩下一兩多銀子,周母心中直發苦。
到了鎮口,來鎮上辦理過戶的兄弟倆還在等,看著心情很不錯,連牛車的一文錢都幫著出了。
回了村,周母心急,直接奔向家中煎藥,卻不知道村里一群人聚在一起吵翻了天。
“看他們家還是挺有錢的,應該能把我借的一百文還了吧。”有婦人道。
“你只有一百文,我還借了兩百文呢。”
向來借錢容易還錢難,眾人倒不擔心周家還不上,就怕人不想還。
“你說,我們現在去找她要能要到嗎”
“難。”有聰明的猜測,“借錢本就是不想賣地,聽說又去鎮上抓藥了,估計回來錢也沒了。”
“唉。”有人替周家嘆氣,“好好的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