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歲確實是一個讓人迷茫的年紀,隨著學歷逐年內卷,據科學調查統計,碩士學歷成為近幾年來各行各業招人的起步標準,而25、26歲正是碩士畢業的年紀。
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尚不能完成身份上的認知改變,試圖以一腔熱血去改變世界規則,做出一番成績。
然后在痛苦、迷茫和失敗之中,在煎熬的情緒里,掙扎著接受自己的平庸和無能為力。
時代的每一粒沙塵落在個人身上,都是一場巨大的風暴;即使他們是天之驕子,也不足以撼動社會長久的秩序。
這就是姜茶當下的狀態,也是顧方池曾經的狀態。
不同的是顧方池選擇了離開,而姜茶選擇了留下。
相同的是他們都從未放下內心的堅守。
在顧方池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安慰下,姜茶物理層面上地暫時想開了,畢竟人一旦消耗盡大量精力,會一定程度地減少亂七八糟的念頭。
但人生遇到的大部分煩惱,不會靠別人的三言兩語解決。
舉最直觀的例子來說,姜茶正在養的腫瘤細胞不會因為顧方池的安慰就乖乖生長。
姜茶崩潰地發了一條朋友圈[微笑請問您是因為我今天早上左腳踏進實驗室而不滿嗎圖片jg]
然后收獲了一大片的感同身受。
很快有人來私聊姜茶[小師妹,最近在搞什么研究呀]
是一位同門師姐,這位師姐比她大幾歲,在姜茶進實驗室的那一年正好畢業,按理說兩個人是沒什么交情的;不過姜茶之前為了培養一種特殊的細胞來進行課題研究,尋求過這位師姐的幫助。
所以師姐問的時候,姜茶就如實說了。
師姐很詫異[你還沒放棄啊]
師姐好心給她指點了一個方向[我聽說帝都的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也在推進相關的課題,或許你可以發郵件問問。]
師姐順便安利了一下自己所在的機構[如果師妹有論文潤色或者繪圖的需要,可以找我們哦給你打88折]
姜茶這才知道師姐已經離開了臨床工作。
姜茶心情復雜地掃了一下師姐給的二維碼,頓悟一件事情這年頭跟醫學相關的任何事情,都比醫學本身賺錢多了。
師姐又和姜茶多聊了幾句[現在就是這么個情況,離開臨床以后,我的精神內耗好多了,再讓我回去,我是不愿意了。]
師姐推給她的是一個叫做“rna密碼”的公眾號,姜茶似乎有些印象。
聽說機構原身是校內一個師妹辦的,那師妹是個奇人,從大一開始接實驗室科研繪圖的單子。
科研界有句話插圖畫得好,高分少不了。
咳咳,當然內容也很重要。
總之,在大家還是新手村小白的時候,這位師妹就靠著接科研繪圖單實現了財富自由,并積累了一定的科研素養。
而且那位師妹不知是單純上學上的早,還是跳級的緣故,進入大學時才16歲。
猛就一個字。
再后來就搞了機構和公眾號,發展到一定規模,不過聽說那時師妹的團隊中有人反水,把師妹趕出了核心團隊。
而公眾號和機構也改了名字,似乎印證外界的傳聞。
如果姜茶沒記錯的話,那位師妹的名字叫師百衣。
師百衣,一個超出世俗理解的天才,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發表在satureics、scetranstionadie、ceresearch、gastroenteroogy、gut、nas和cerresearch等高水平學術期刊上;授權發明專利4項;參與翻譯腫瘤學領域知名著作癌癥醫學第二版和臨床腫瘤學。
并于大前年入選2020年度未來科學家計劃全國十人名單,成為其中唯二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