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北海郡府的上下數十個大小官員全都公頭行動。
在劉節的授權之下,劉顯暫時等于是代替了劉節這個郡守行使政權。
這些大小官員當中,其中其實有不少人都是跟劉節不怎么對付的,劉顯在職其間,莫說是整個北海了,就是在他的郡守府,他亦沒能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如果是他發號施令,或許還有不少人會反對。可現在由劉顯來代替劉節發布命令,那些官員卻沒敢有怠慢。
沒有辦法,劉節已經明言由劉顯全權處決這一次應付黃巾軍來犯的事。且劉顯是孔融大人的女婿,現在就站在劉顯的身邊,一般的官員官吏,起碼得要給面子孔融。
但是這最主要的還是劉顯個人本身有拿得出手來的事跡,只要聽說過劉顯,都知道了劉顯這個人的能耐,連五萬黃巾軍都能夠打敗的人。這就是一種實力能力的表現,所以,能夠服眾。
要做的準備工作有許多,發布告示的、組建北海守城預備軍的、維穩這些消息公布之后騷動的、戒嚴城池的、準備征集守城物資的、管后勤工作的……
每一個事項,劉顯都根據北海郡府官員的職務進行了安排,劉顯要求他們的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如果懈怠,導致出了問題,那么就會拿他們負責的人問責。到時候,該如何懲戒便如何懲戒,就算是問斬也不奇怪,到時絕對不會跟他們講什么的情面。
軍司馬鄭慶干勁滿滿,馬上前往征召他的人馬,調動官兵實施全城戒嚴。
其實劉顯讓北海城做這些動作,并非就是指望北海城可以幫忙打敗泰山黃巾軍,劉顯這是趁機在北海彰顯自己的存在,趁機對整個北海進行一定程度的整合罷了。劉顯希望,北海歷經這一次事件之后,自己在北海官府以及百姓當中的聲望能夠達到一定的地步。
真正想要打敗來犯的泰山黃巾軍的,還得要靠自己的商隊護衛軍。
劉顯命令眾人行事之后,劉顯就應劉節之邀,直接在北海郡府住下。畢竟這樣才更好的指揮這一次戰斗,沒有劉顯在,劉節還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處理一些突發事件。
如此,孔融就先回孔府去了。
當然,劉顯也跟孔融談好了,這次搞這么大的動作,把全城的青壯都征召起來了,肯定需要不少錢糧作為軍費。在這方面,孔融答應全力資助劉顯。
這畢竟也關系到孔府在北海的安全問題,這次資助劉顯,其實敢可以順帶的提高孔融在北海的地位。如果一切順利,這事之后,劉顯在北海的聲望肯定會極高,但是,劉顯畢竟不會長留在北海,那么劉顯不在的時候,孔融在北海的聲望肯定是最高的,就算是郡守劉節也及不上孔融在北海的地位。
另外,劉顯有打算沒有跟他們說,那就是這次把北海城的青壯都征召成軍之后,以后也不會解散了,到時候,劉顯會選取其中的更精壯之士,成立一支長期的守備軍。這支守備軍,不算官府的編制,算是劉顯放養在北海的一支軍隊。當然了,這支軍隊以后的所有用度,肯定需要劉顯出資了。
天色黑了下來,黃忠接到了劉顯的命令以及授意,已經和北海軍司馬鄭慶見了面,安排了北海官兵的事務。并且,已經讓在城外的劉府商隊全數搬進城來,城外的劉府商隊的營地自然也得要拆除。另外,也調動了劉府商隊的一支護衛隊,接過了北海城北的防務,正式進駐北海。
正常情況之下,一般的官府是不會輕易的將城池某一個城門的防務交到別人的手上。但現在劉節都劉顯言聽計從,根本就沒有去計較這些權力問題。
這些事黃忠也是交待下去,不用親力親為,完后馬上前來見劉顯。
“主公,當真有泰山黃巾軍來犯?”
黃忠來見到劉顯后首先問這個。
“極有可能,這次算是適逢其會吧。不管如何,既然碰上了就是一個機會。咱們這一次,要打響我們劉府商隊的威名,這樣吧,你讓暗營的人散布出去,要及時掌握泰山黃巾軍的情況,起碼,現在我們對于他們一無所知,得先要摸清楚他們的情況再說。到時候,真正出戰的就只是我們劉府商隊的人馬,我們先做到知己知彼。”
“那馬上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