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誰的手里不好,偏偏落到姜廣義手里
定國公想了想,清了清嗓子,把問題補充上去。
“說一說,你們是誰,怎么混進大慶的,到大慶的目的是什么,誰指使你們來的”
另一頭,姜二丫點兵點將,做好了攻打南紹國的準備。
與臨江城只一江之隔的南紹國望月城內。
城主大人急得團團轉。
大慶的火器就要炸過來了
怎么辦
怎么辦
大慶皇后抵達臨江城的時候,他就向王都遞過消息了。
可整整一個月過去,王都那邊都沒有給他回復。
這仗是打啊,還是不打
要打的話,駐軍為什么沒動靜王都那邊是不是應該派兵來支援
不打的話,又該用什么樣的姿勢投降
真真是要急死個人
城主大人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南紹王都,各方勢力因為這個問題,都吵翻天了。
國君這些年來為了搞錢,專心培養間諜去了。
他無心打仗,練兵這一塊的事情,就關注得少一些。
他只記得自己曾頒布過一條政令,讓各位將領帶著自己的兵,閑時操練,農忙時種田。
他想的很好,如此,軍隊就能自給自足,不需要他的國庫來養了。
可是,這一政令有明顯的弊端。
他忽略了一點,那便是,時間久了,將領們容易滋生出私心。
久不打仗,上頭不給物資,將領們為了私利,開始努力壓榨自己手底下的兵,讓底下的小兵拼了命的開荒種田。
小兵們開荒開出來的田地,將領們會想方設法地弄到自己的手中來。
小兵們敢怒不敢言。
為了不餓死,只好更加拼命地開荒種田。
開出來的田地,又一次落入將領們的手中
如此惡性循環,別說打仗了,上一次正經操練是什么時候,都沒人記得起來了。
上頭有人來檢查了,將領們才會把小兵們召集起來,讓他們拿著銹跡斑斑的兵器,穿上又舊又破的戰甲,胡亂的操練一番。
只要獻上足夠多的好處,來檢查的人便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把情況美化一番,再一級一級的往上報
就在南紹國的國君以為自己仍舊兵強力壯的時候,突然被告知,自家的軍隊已經喪失了正常的作戰能力。
國君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怎會如此”
有人提醒國君,要怪就怪您自己,為了省錢,居然頒布了那么一條政令,致使軍隊疏于練兵,致使南紹無兵可用
國君得知了那些將領的所作所為,決定拉幾個大將出來斬首,殺雞儆猴。
可是,那些大將在朝中經營多年,身后皆有一張大大的關系網,并不是國君說斬就能斬的。
還有人還拐著彎地責罵國君。
當初您不顧眾臣反對,非要頒布一條那樣的政令,如今出了事,您把自個兒摘干凈了,卻把罪責都推到各級將領頭上,您這么做,如何能服眾
大慶的火器馬上就要炸過來了,您別再喊打喊殺的了,還是先想想,要怎么面對大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