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來哉啊。
港口的上空,宋從心緩緩收回了阻止姬既望想要相助的手,她抬了抬頭,示意姬既望朝城中望去。
姬既望回頭,只見遠處死寂一片的城池不知何時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燈。
那些燭光其實十分微弱,但或許是因為天色太暗,所以連這點熒燭之火都顯得格外明亮了起來。錯落熹微的燈火透過紙窗,透過燈盞,在風雨中搖曳。城中最高的建筑物是為漁船引航的燈塔,“晝則舉煙,夜則明火”,若是不幸在海上迷失,便能循著燈塔的火光,找到回家的路。
“重溟城中的水道與燈塔,是一代一代的海民搬沙砌磚,從無到有壘起來的。”宋從心聽著越發狂暴的雷雨,語氣平靜,“第一艘漁船,第一面堤壩,第一處港灣,阻攔海浪,抵御海洋。那些本該是神明才能做到的事,海民卻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最終建立起了這座城池。”
“若人需要神,那神便是人類自身。人神便如為遠航的船只指路的燈塔,是在蒙昧的黑暗中也能照亮一方的人。”
宋從心偏頭,眼神認真地凝視著姬既望“選擇我們,不要選擇大海。姬既望。”
她看著姬既望名錄中血脈不穩的字樣反復閃爍。
“雖然是一個渺小而又自不量力,脆弱又傲慢排外的族群,但人類胸腔內的血液始終是滾燙的,只需一點火明便能如柴禾般燃燒。”
標注中血脈不穩的字樣漸漸淡去,消散。
銀發少年金色的眼瞳凝視著她,如蒼古落日的余暉,暈染著凄艷的晚霞。
“你和姬重瀾不一樣,你也不會和她一樣。”
因為你如此努力地脫離漩渦,只為了再次看見那道溫柔的月光。
“我相信你,能成為那座指引所有人前進的燈塔。”
宋從心將焦尾琴橫在自己的膝上,為姬既望拂了一曲三峽船歌。
李老的三峽船歌最初來源于其本人看見人民畫報報道三峽可以通航,那一年,恰好便是葛洲壩的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復工的一年。葛洲壩的截流,是當時華國水利水電建設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截流。因為葛洲壩的成功,這才有了后來震驚世人的大國重器,三峽大壩。
三峽船歌是古琴中極其少有的快節奏樂曲,利用連續的刺托擘撥與急速的抹挑,使樂曲呈現出強烈的氛圍與震人心弦的力度。其樂如聆懸泉瀑布,如見飛流千尺,令人心潮澎湃,恍若壯美山河一朝入懷,天地白駒,萬物蒼狗。
“來吧,我為你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