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宰含笑開口,“要是那位不介意的話。”
項目處于正在進行時的導演當然不介意跟好演員見面聊一聊,加上他們約在臺球廳,約他的人還是韓舒苒,那就更不介意了。成了,他相當于賣了韓舒苒一個面子;不成,也沒什么損失。
沒有任何人損失的見面讓鄭宇盛多了一個正在推進中的項目,也讓鄭宇盛再也不跟兄弟說什么,你勸勸韓舒苒的話。他也不傻,都在談新項目的合約了,怎么都反應過來了。韓舒苒不是那么好左右的人,她要是不想聊,別人連開口的機會都找不到。
李正宰實際上并沒有開過口,他看到第一版劇本的時機太妙了,正是韓舒苒見過李在镕被前輩拉著要立項拍攝時。彼時還不是男女朋友就已經天天打電話的兩人,李正宰就那么巧在韓舒苒剛跟李在镕分開就把電話打過去,也就知道了前后輩關于一部劇本的矛盾,繼而看到劇本,那時候還沒第一版這個說法,那是唯一的一版。
在沒有其他版本對比的情況下,李正宰認同現有的劇本非常棒,但他也可以理解韓舒苒想要更好的劇本的想法。創作者既然自己都說她的作品可以更好,觀眾自然認為她說得對,那就再改啊。
隨后第二版劇本出來,韓舒苒也是先給李在镕看,兩邊出現爭執,還是李正宰打電話過來。此次不是巧合,是李正宰聽說了她第二版出來了,也好奇更好的劇本,想看。給他帶去第二版劇本的韓舒苒,也帶去了,她和李在镕在劇本選擇上的想法。
手上拿著第二版劇本準備翻開的李正宰聽到韓舒苒更喜歡第二版的說法,再看劇本,哪怕他認為第一版更好,也不會去反駁韓舒苒什么。他們當時還不是男女朋友呢,曖昧而已,就講妹子不對,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后來劇本越看越多,后來他們成了男女朋友,后來李正宰已經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聊這件事。而且好像不用他說什么,李在镕是一座大山,韓舒苒跨不過去,并非她的話術不管用了,而是她目前還沒寫出讓李在镕認為能超過第一版的劇本。
面對李在镕,韓舒苒有多少話術都沒用,劇本好就是劇本好,劇本不夠好說得都是廢話。后輩對前輩很無奈,前輩想撬開后輩的腦子,看里面到底是腦子還是腦漿,怎么就不開竅呢
論話術,李在镕未必說得過韓舒苒;論在圈內摸爬滾打以及教訓小朋友的經驗,后者就搞不過前者了。
前后輩在劇本選擇的問題上卡住了,前輩想了個花招,找人問韓舒苒買劇本。當然不是買第一版,而是除了第一版都往外賣,還別說,愿意買的挺多的,本子不錯啊。
莫名其妙接到cj一個部長電話說是要買她劇本的韓舒苒一臉懵,這么突然的嗎很突然的,前后三家制作公司找到韓舒苒,問她愿不愿意立項拍自己的本子,能立項最好,南韓本來就崇尚編導一體。不過韓舒苒要是暫時顧不上,手上又存著很多本子沒有拍的想法,不如就賺筆作家的稿費,都可以談的么。
女朋友哭笑不得的跟男朋友吐槽,姜還是老的辣,李在镕掐住了她的七寸。
情侶們約出來看話劇,時間是李正宰定,他有行程不是隨時都有空,一般都是韓舒苒配合他的時間。韓導最近除了躲前輩,誒啥要緊事。男朋友告訴女朋友哪天哪天有空后,女朋友搜索恰當時間的各類展覽或者適合約會去的地方,話劇的場子也是其中一個好的約會地點。
他們沒有去看什么知名話劇團的表演,那種場子人太多,對藝人而言不太安全不說,也不是很適合約會。不然專心看劇了,注意力都在舞臺上,哪還有心思想身邊的人。韓舒苒喜歡找小劇團,由大學生或者初出茅廬的新人登場的那種,場子小,地方簡陋,觀眾根本沒幾個,她認為那很適合約會。
舞臺上演員們的表演在導演和大前輩的眼中看起來多少有些青澀,這兩位觀眾看得都不是很專心,挺專心聊天的。
起初李正宰陪韓舒苒去看話劇時還想裝一波對舞臺的敬畏,就是專心致志看演出什么的。結果韓舒苒很隨意,她就跟個普通觀眾一樣,看到精彩的地方很專心,到無聊的地方就會搞小動作。
演員隱晦的問過導演,看演出走神的話對舞臺上的演員是否不尊重。導演直白的告訴演員,對舞臺劇演員最好的尊重就是買票進場,得保證他們活下去才能談尊嚴。
花真金白銀買票進場的觀眾已經用錢包支持過舞臺上的演員們了,在演出進入沒那么有趣的階段,觀眾們就開始咬耳朵。不能打擾別人的觀看體驗么,兩人說話都是氣聲,超小。
韓舒苒趴在李正宰的耳邊跟他講,李在镕弄了個她無法抗拒的誘餌勾她,她就上當了。韓編劇是最清楚什么劇本她上心了,什么劇本是她按照職業技能堆疊出來的作品,前者她再厭惡也舍不得刪,后者么純純的套路之作,用來哄人的。
像是喜劇版的媽,你別鬧就是典型的套路之作,按照編劇技巧堆疊出來的作品,素材源于身邊人對各自母親的吐槽,再分析近五年票房前十的各部喜劇作品,攢出來的本子。這種本子不能說不好,就是沒那么好,拍肯定能拍,能保證制作方有得賺,導演也有得賺,就是基本沒可能大爆,保本的作品,填充片商素材庫的類型。
有很多在二線徘徊的作家們,還有各大制作方圈養的作家都會定期出這類的劇本,還會按照制作方的要求創作定制作品。每年市場上出現那么多電影,大爆的鳳毛菱角,爛到極致的也是很罕見,更多的是這種片商賺了錢,工作人員也賺了錢的工作成果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