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亞洲電影獎,韓舒苒拿到最佳導演,韓國新聞也爆了,但民眾的關注度不多了,大概是戰線拉太長,有些疲憊。
一直到四月底才從海外回國的韓舒苒,抵達仁川機場時獲得眾多媒體夾道歡迎的場面,已經有點王者歸來的跡象。五月,王者站上百想的領獎臺,一次性拿到六座獎杯。宋智哮拿到一個百想影后,李振郁的最佳男配,還有一個最佳剪輯和最佳美術,而韓舒苒拿到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到這一刻,神格真正出現了,沒人再會以新人的角度去談論韓舒苒。從這一刻開始,她此后所有的作品包括本人動向,都會跟包括李在镕在內的所有一線導演平齊,哪怕婚禮只是她的第二部長篇。
一線導演在籌備第三部長篇的消息在業內擴散,想合作的演員數不勝數,這次男朋友是知情的。這次李正宰寧愿他不知情,因為兄弟成天糾纏他想出演,他還想出演呢,那是你想就可以的事嗎
“你怎么不去折騰韓舒苒”李正宰很不能理解,“為什么老來折騰我我好欺負嗎”
當然是兄弟更好欺負,可話不能那么說么,鄭宇盛說的是,“我們什么關系,我跟她都不熟的”
“你有本事當著她面說。”李正宰信他就有鬼了,“她沒同意你就沒希望,別想了,放棄吧。”
鄭宇盛不,“她也沒拒絕啊,說得不是再看看么,我還是有希望的好不好。”
“那你就等著希望啊”李正宰都無奈,“除非她換設定把女主角改成男主角,讓趙寅城演你兒子,那你們倆都有希望。”
表情扭曲的鄭宇盛不樂意,“我哪能生出那么大兒子”
“你們長得像啊。”李正宰樂了,“他出道可是頂著小鄭宇盛的名頭呢。”
曾幾何時有小鄭宇盛名頭的趙寅城正在跟導演見面,聊的就是演女主角的爹。韓舒苒其實沒什么興趣見他,純屬人情推不掉,就出來跟對方喝一杯,酒局結束后委婉的跟對方說,我有在考慮鄭宇盛。這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我能選鄭宇盛就沒必要選你,趙寅城聽懂了,也就是笑笑。
比起給新項目的女主角找個爹,韓舒苒目標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選女主角上,她這次需要的女主角有些特別,對方得是個少女,未成年。
導演的新項目講一對父女的故事,靈感來源還是夢境,跟母愛很像,畫風也有點像,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母愛故事中的一個分支。
在母愛的劇本里,故事線是以母親為主。而在新的本子里,故事的主線以女兒為主。
母親為主的故事中,精神上有些問題的母親在十二歲的女兒試圖防抗她的控制時,以慘烈到割腕的方式砍斷了女兒向往自由的翅膀。此后經年,女兒都沒有反抗過母親,一直到故事結束,女兒用更慘烈的方式去追尋自由。
以女兒為主的故事中,十二歲經歷了母親自殺的少女安安分分做母親的乖寶寶,兩年后,在當年也受到驚嚇的外婆郁郁而終。這一年,少女也不過十四歲。
別的孩子在這個年紀也就才初二,少女已經是大學生了。大學生未成年,母親又是確診了的精神病患者,少年人是國家的財富,天才一樣的少年人更是會受到國家重點保護的,師長對她更是保護,建議她更換監護人。
外婆的喪禮剛辦完,媽媽又住在療養院,師長實在不放心少女孤身一人,又不好意思跟小孩子說些大人的過失,輾轉找到了孩子的父親,想從家長層面解決照料未成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