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希諾找到了罪人一號,對他翻了個白眼,“你管我要用我的電影干嘛,我就是不想讓人看怎么了,跟你有什么關系,你還到處傳,我都沒邀請你”
“我看你是討打。”散播消息的崔東勛笑罵她一句,轉向李滄東,“前輩這個規矩可教得不好。”
李滄東拒絕摻和,“我也覺得她規矩不好,你動手,我不攔著。”
哭笑不得的崔東勛看向瞪圓了眼睛怒視他的沒規矩妹妹,認栽,“都已經這樣了,你電影見不得人啊,讓大家看唄。”
來都來了的邏輯在亞洲文化圈是很通用的,也困于這個文化的尹希諾同樣認栽,一聲長嘆,還是想抱怨,“你們又不是沒看過電影,至于那么好奇嗎。”
非常多人好奇尹導的處女作,其中一小部分消息足夠靈通才能幸運的聚集在這里,等待天黑,等待成為觀眾的那一刻。
太陽落山,機器架好,人群往幕布前聚集,在這整個流程的推進中尹希諾越來越緊張。李朱赫發現了她的緊張,加入了導演們的群聊,坐在老婆身邊牽著她的手,無聲的安撫她。
周圍漸漸安靜了,隨著黑幕閃現白光的那一刻,莫名的尹希諾就不緊張了。她也不知道為什么,可能也是來都來了,亦或者事已至此,就這樣吧。
電影放映的前二十分鐘觀眾們是靜默無聲的,很專心的在看電影,這部分影片所傳達的信息量有些復雜,觀眾們自然得專心獲取信息。等到第一個人搞清楚三位看似毫無關聯,連生存的時代都不太一樣的主演或者女導演們,其實是同一個人的三個年臨段后,觀眾之間的小聲交流就多了起來。
崔東勛湊到尹希諾邊上,小聲跟她說,“你開場那個用鏡頭的視角貫穿的一鏡到底挺有意思的,調度起來是不是很麻煩”
聊起這個尹希諾就有精神了,她這個開場連續拍了四個多月,就拍這一個鏡頭。
電影的開場畫面,是中年女導演的片場正在拍攝青年女導演的片場,而青年女導演正在拍老年女導演的片場,這一組鏡頭是一鏡到底,唯一的一次剪切是老年女導演的鏡頭里在拍的是青年女導演的片場。這是一個完整的輪回,也是電影給觀眾傳達的第一個訊息,她們之間不分彼此,她們都活躍在彼此的鏡頭里,乃至于人生中。
身兼觀眾身份的點藝人們一旦獲取了電影的關鍵信息,此后的觀影就不再沉默了,變成一場盡可能壓低聲音的小型討論會,大家都聊開了。首要話題是尹導作為新人,在鏡頭語言的傳達上著實有點意思,是有天賦的,不是隨便玩玩。
早前差點有機會跟尹希諾合作的姜云成,就跟同作家合作的沈成寶講,“單以處女作的標準,她算是很有天賦了,開場的一鏡到底,我還是新人時未必辦得到。”
“她一直都不缺天賦啊。”沈成寶回憶當初,“我們搭檔的時候,她對很多拍攝的想法都能看出來有天賦。”不過彼時,他是導演,她是作家,這份天賦就用錯了地方。
沒有彼時只有現在的姜云成看著另一位導演的作品,估摸著,“開場有點復雜,設了觀影門檻,估計不太好賣。”
“你看她像是在乎票房的樣子么。”
“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