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在那邊的市場,演員就是收視率的保證。而市場的規矩就是,誰能讓制作方賺錢誰就值錢。世上的事都是此消彼長,導演和作家的重要性被削弱了,演員的存在感就水漲船高。相對應的,演員的身價也會越來越高,李明浩在國內的身價到那邊就是白菜價,他是我簽這個項目的主要原因。他比這個項目能給我帶來的營收更多。”
面對宋景這樣代表電視臺的人,韓沐妍更喜歡在他們面前裝傻,傻乎乎的年輕人才好忽悠啊。面對未來搞不好會合作的作家群體,制作人從來不憚于在他們面前展現自己的手段,這是在給潛在的合作者們炫耀羽毛,好證明跟她混一定有肉吃。
孔雀開屏一樣的制作人讓作家們面面相覷,信息內容過于奇特,超綱了。
樸恩智對于這段話的理解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而金恩淑對這段話的理解則是,這樣搞市場會被玩壞掉。
“演員只是一部劇其中一塊組成部分,不能說他們不重要,但也沒重要到這個地步。”金恩淑無法理解,“如果什么都是演員說了算,那演員的權利會被無限放大,有些狗膽包天的崽子們都敢改劇本的。”扭頭看后輩,“你也碰到過吧”
隱隱翻了個白眼的樸恩智頷首后順著前輩的思路,“小作家碰上大演員被壓制都是有可能的,如果那邊的市場更推崇演員,劇本豈不是隨意改那劇能看嗎”
韓沐妍輕笑出聲,“這就是市場大的好處。市場足夠大,即便觀眾分流也足以養活一些小而美只做精品的制作公司。不像我們,做出來的片子沒辦法賣給三大臺基本就代表虧損。大市場的底氣就是,讓想賺錢的商人去賺錢,讓想玩藝術的文化人去玩藝術。后者是會活得艱難些,但只要能堅持,也不是活不下去。”
金恩淑不贊成這個說法,“劇只要是精品就一定會爆,劇爆了,演員才會有名。只有劇捧人,哪有人捧劇的。”
“所以市場是自由的么,演員能賺錢的時候,錢就會流向演員。反之,演員不能賺錢了,錢自然也會流走,去向能賺錢,能出精品的制作公司。”制作人很是開放,“我們看著風向動,現在那邊更在意演員,我就是借一股東風而已。”
樸恩智的咖啡到了,也產生了新的好奇,“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劇一定會在那邊爆呢,我是說,除了賭博之外的信心是什么”
這就涉及到如何觀察市場風向了。韓沐妍擺開陣勢,先點了根煙,再跟埋頭案桌一心搞創作的文化人們詳聊,如何收集數據,怎么判斷風向在哪,以及要有一定的賭性。
所謂預言家這個金手指韓沐妍懷抱的是存疑的態度,畢竟她都穿越了,萬一她這只蝴蝶扇動的颶風能改變世界呢比起相信玄學,韓沐妍更相信專業。她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去了解那邊的市場的,否則也不會被李允靜罵一句德不配位。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那邊就是需要判斷,市場的風向是否能跟預言對應,如果對不上,那就得啟用后備方案,不能在一根繩上吊死。
萬幸,天命在我。
彼時韓沐妍深感時來運轉,她要走大運了,單集十萬美金的出口價就是她的東風。有這股仙風,她才能持續在韓國市場做大做強,否則想要爬到現在的位置成為金恩淑嘴里能搞錢的韓d,還不知道要蹉跎多少年。
現在韓d給作家們講得一愣一愣的,窗外的斜陽漸漸滑落至夕陽,金恩淑已經聽暈了,呼叫服務生買單示意這局可以散了,她得回去寫劇本。樸恩智也聽得腦容量過載,但她拉著韓沐妍要一起去吃飯,還想繼續聽。這可都是素材,說不定什么時候能在寫劇本的時候用上的
跟樸恩智吃了一頓飯的韓沐妍只覺得是交個朋友,哪知作家扭頭就真去推薦她了,搞得她一臉懵,作家的操作那么騷
有底氣的作家操作都很神奇,樸恩智跟金恩淑一樣直接,直接的跟二部的文部長說,她想找韓沐妍當項目的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