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引得姜南柯一聲長嘆,“你知道為什么藝人是這個圈子的搖錢樹嗎因為我們真的隨便晃一晃就掉金元寶,讓別人隨便撿,就是沒有我們的份。”
即便已經入行多年,姜南柯都沒有籌備演唱會這段時間那么深刻的感知到,藝人就是商人手中工具人的悲催地位。
只作為藝人的姜南柯哪怕也參與過演唱會現場舞臺籌備,也沒有意識到,演唱會本質是商業行為,而所有商業行為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表演如何呈現是藝人的事,但錢怎么賺就是商人的事了。
第一次統籌自己演唱會的姜南柯本想著這事兒最困難的點,應該是在前期對接演唱會承辦方,找哪個公司合作什么的。萬萬沒想到,演唱會最讓她頭疼的是票務銷售問題。
以前姜南柯知道一些關于票務銷售的小貓膩,類似公司賣給大眾的票只占總額票務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內部的公關票或者提前給粉絲預留的內購票之類的。她也沒覺得這些貓膩有什么問題,就很正常啊。
可當她知道對外銷售的票數只占到總額兩成的時候,她著實被震驚到了。
由于是第一次統籌自己的演唱會,姜南柯也擔心步子邁得太大會扯到蛋,就沒搭理唱片公司忽悠她搞什么亞洲巡演的說法,只打算先弄個在漢城的演唱會,開個萬人的場子,先上手再說。
這次演唱會的承辦方,姜南柯找的是之前給她發專輯的老搭檔,她挑來挑去還是這家靠譜,不會獅子大開口要給她固定價格買斷演出。
稍微科普一下,一場演唱會都有個主要承辦方。這家公司負責處理演唱會的一切事宜,上到定場地,下到找團隊負責現場,這其中藝人只是演唱會其中一環。
作為演唱會最主要的一環,藝人的薪酬分兩種,一是固定演出費,講好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藝人表演完拿錢走人。這里面不論主辦方為演唱會投資了多少錢,有沒有賺回來,是不是虧了,還是海賺,都跟藝人沒有關系。另一種就是分成,具體分多少要看怎么談。
通常情況下藝人演出的費用是固定的,常規流程是藝人經紀公司去找主辦方對接演唱會事宜,那主辦方就算分錢也是帶經紀公司分不是給藝人分,藝人就是固定薪酬。
姜南柯這個情況比較特別,裴老板在音樂領域說不上話,即便他可以找到專業主辦方,拍板定案的依舊是姜南柯。掌握了話語權的姜南柯,就有了議價的權利。
南韓娛樂圈的歌手領域,有跟能支撐演唱會舉辦的唱片公司享有議價權的藝人,兩個巴掌都數得過來,還都是早早就出道的真正國民級歌手。姜南柯在這個領域還是萌新,哪怕她再紅,知名團隊也不愿意為她打破規矩,在歌手領域同樣很紅的李哮利也沒有分賬的權利啊。有了分賬的權利就是坐在牌桌上的人的。
姜南柯就是想坐上牌桌才選了一家體量并不大的唱片公司,講得不好聽,她演唱會的門票又不愁賣,她為什么還要跟唱片公司妥協。
而那家發展中的公司呢也很姜南柯面子,在先期談好投入對半開的情況下,分賬就是七,姜南柯占。不是公司要的多,而是對方有很多隱形投入是沒辦法入賬的,總歸前期搭臺子的是公司,不是姜南柯。
正因為大家事后是要過賬再分賬的,很多藝人并不清楚的內部操作就對姜南柯公開了,其中最讓姜南柯震驚的操作就是公開出售給大眾的票務只有兩成。
舉例說明就是,姜南柯的萬人演唱會對外賣的票只有兩千張,剩下的八千張票都是內部操作。
粉絲內購和公關票都是極小的一部分,頂多只有一千張,剩下的七千張票全部輸送給二道販子,也就是所謂的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