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還是2009年的未來里,有一部名叫熔爐的電影,姜南柯即沒看過也沒聽過,以她重生前的年紀,那是很古早的片子了。
重生后的姜南柯也不知道未來會有一部叫熔爐的電影,她只看過一部名為熔爐的小說,并且對小說塑造的文本故事感受不深。因為早在小說出版前,早在作家開始創作這本小說之前,她就已經介入了這起事件。
告訴姜南柯這件事的人是樸嘉熙,她稱呼此事為光州事件。
姜南柯第一次聽說這事兒是在2005年,彼時她和樸嘉熙一起吃飯。那就是很普通的閨蜜飯局,飯桌上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分享平時遇到的奇葩人和奇葩事。
光州事件就是樸嘉熙再飯桌上以閑聊的口吻,跟姐妹分享的圈內奇葩事件。
未來在電影名聲大噪時,很多人可能誤以為此事只有電影人才關注。事實上在事發的當時,也就是2005年,此事已經被大面積報道過。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當時媒體的關注度非常高,才逼迫光州政府重視這個案件,進而有了作家得知,這世上還有這樣的事。
2005年姜南柯從姐妹嘴里聽到的不是什么小說的故事,而是那個為案件做一審的法官極端倒霉的故事。
以樸嘉熙的立場,她講述整件事的角度是很妙的,既不是被害者的立場也不是加害者的立場,而是政府的立場。
檢方想要查,扒出一個黑惡組織的過往并不困難。樸嘉熙跟姜南柯分享的是內部的詳細資料,姐妹先科普的是學校的歷史。
那所學校始建于1961年,對于1948年才建國的韓國而言,自六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都很混亂。在那個混亂的時局里,有一群善人建立了一所慈善學校,照顧身體有缺陷的孩童,這怎么看都是善舉。彼時當地政府對這樣的善舉是有表彰的。
哪知建校年后也就是1964年,學校就出了孩童意外身亡事件。
在樸嘉熙告訴姜南柯的內部資料里,這事兒當年就有人查,后來不了了之,不是查不出來,也不是大眾認為的高層包庇,而是很現實的困境。
如果當時真的查處了當年的校長或者說資助這所學校創建,并且維持運營的善人們,那么整個學校里所有的孩子都可能面臨無處可去的窘境。
那可是1964年,說是說國家經濟騰飛迎來了漢江奇跡,但內里多少底層民眾連飯都吃不飽,健康的孩子都有人丟棄,尤其是女嬰,何況是身體并不健全的孩子。有太多這樣的孩子,家里即養不起也不想養,才會送進學校,只求一條活路。
“這就是電車難題。火車要來了,剎車壞了,左邊的軌道只有一個孩子,右邊的有十幾個,你只能救一邊,另一邊會被火車撞死,選哪邊”
樸嘉熙叼著煙看姐妹,“當時查這個案子的人,也只能選救下更多的人,不然怎么辦呢那所學校容納了成千上百的孩子,一旦惡人伏法,那些孩子還能活幾個就不好說了。何況當時的法律本身也不完善,抓到了頂多關一段時間,出來后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
默默翻著烤肉的姜南柯不說話,也不知道要說什么,聽她繼續。
繼續下去的故事就是這么些年里,此類案件時不時發生,只是警方不再介入,也沒人報警。那些孩子本就是被拋棄的,被家人、被社會,共同拋棄。
直到2005年六月,小說男主角的原型,那位去學校任職的老師偶然得知學校里的孩子在經歷什么。時代在發展,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人的道德底線也拔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