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樣一帶動,眾人也跟著拍拍手。
待到掌聲漸歇,舒琇拿出一張箋紙,傳給其余人瞧。
眾人依次接過箋紙,發現上面是四句印刷體般工整的小詩。
“十六載于人世中,十載光陰居樊籠;得真自在堪六載,問君可肯復自輕。”
“得真自在堪六載,問君可肯復自輕。”有人喃喃重復。
舒琇看著眾人“這小詩言語簡單,用詞也直白,不過想來大家都能看得懂里面的意思,我就不贅言了。”
她說著話站了起來,環視著在座的女郎,臉上和煦的笑容不知何時換成了嚴肅的表情“我清楚,咱們姐妹平時不管如何要好,此刻,必定有立場不同之人。
你們想法如何,你們怎樣選擇,大概不是我等能夠扭轉過來的,畢竟書院先生朝夕相處都不能讓你們有哪怕丁點兒的改變,所以,我們也不費功夫了。
不過諺語有云為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就當是給自己和家族留條后路,我勸你們回去之后就當自己讓人打暈了吧
不該摻合的不要摻合,不該報信兒的不要報信兒,就當自己暈了、醉了、睏了,后日之前不要離開書院。”
言至此,她頓了頓,臉上浮現冷笑“君子之約,丑話放前。若是有人不懂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想要讓所有女郎的前途未來毀于一旦,那就要做好被人家玉石俱焚的準備各位,勿謂言之不預也”
她這言語不輕不重,卻說得在座眾人為之一顫。
“琇姐,你把我打暈吧”座位里看著最瘦小的女郎緊張的快哭了,“我、我我主不了家里的事兒,我爹娘也沒話語權我怕。”
“可以。”舒琇溫和的朝她笑了笑,“你放心,你進屋后,只管鎖好門,踏踏實實睡個好眠,被打暈的人不用起太早”
剛發愁要挨一巴掌的小女郎聞言,眼角的淚珠兒都歡喜起來。
有她做表率,之后又有兩三個女郎表示自己也要暫時沉睡。
如此這般,圓桌會議達成共識。
待到眾人離去,文妍湊到舒琇耳畔小聲問“琇姐,剩下的人都可靠不”
舒琇輕笑著扭頭反問“你又能保證那些自請退出的女郎會聽話裝暈”
“啊”文妍眼底有些憂慮。
舒琇拍拍她肩膀“放心吧,我自有安排。”
桃歸書院后門對著一座桃源,精致的桃源里,亭臺樓閣外皆放著銅制燈籠,和燈火通明的書院遙相呼應。
桃源到書院的大路兩旁,是兩條斜坡小路,小路和大路之間有扶墻間隔。
而此時,靠近書院后門的墻頭,忽然探出了一個、兩個、三個圓乎乎的小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