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要保護她。”太子姜懷謙剛剛聽父皇和楊畔歸的對話,就猜到了。
“小家伙兒靠山穩得很,沒必要給她捧得過高,要知過猶不及之理。你若真記得這小家伙兒的功勞,那就在女子科舉之后,許她個前途無量吧”
“兒臣遵旨。”太子姜懷謙笑言,“不過兒臣不會給她開后門,一切但憑她的能力”
“至于你那個嶼哥兒安國公府爵位已定,就不要想了,朕瞧他有安一城之勇,盼他長大肖父,有安城撫民之能。這樣,你將“安城侯”留著吧,待他長大成人,賞賜于他就是。”
太子姜懷謙連忙笑應“兒臣遵旨。”
好了,側妃安氏惦記數載的爵位算是有了著落
也是那小子自己爭氣,要不然,有安國公面子在,父皇恐要叮囑他不得擅自賜爵。
“至于,保鄉侯府的晟哥兒么他父之功亦未表彰,所幸有這么個兒子給了機會,便兩好合一,你許他個承忠伯當當。”
這亦是要等太子繼位之后再說了。
太子姜懷謙心里有數,再度說了句遵旨之后,想起自家表兄。
“叔泉的爵位,你母后不是心里有數兒了”承元帝無所謂,輕輕笑了笑,“不過,爵位不可輕許,此之理你當懂。若是封了叔泉,秦家就不能提攜。”
“兒臣謹遵圣旨”
“此番動亂,盛、鄭、安三府有功,歸京諸藩王亦全力相助,對他們該如何獎賞,你可有建議”承元帝自己說累了,就讓太子代勞。
太子姜懷謙以為這是父皇考驗他,認真思索片刻“盛、鄭、安三府,向來忠義,其中以歷代盛國公為最,不若父皇親擬三道圣旨夸贊他們的忠義,再于鐵卷上銘刻他們的功績,再許三位國公升附太廟,父皇意下如何”
“可。”
“至于諸位歸京藩王不若許他們幾家王府侍衛隊名額翻番,人馬允他們自招,其俸祿由朝廷承擔。”
承元帝聞言,抬眼看了看太子,忽而一笑,頷首言好“你可大方些,將朝廷海貿的干股給他們一成。”
“”太子姜懷謙感覺疼得慌,“每府只能選擇一支商隊。”
承元帝見他如此小氣,有些無語“太子記得,你是太子”
“于父皇而言,您這般厚賞,都給了自己兒子閨女,得益的是自家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不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太子再次感覺到自家父皇不懂持家。
見他越說越小氣,承元帝氣笑了“你是他們的叔伯舅舅,對你那些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當大方才是啊”
“父皇,兒臣遵旨就是,咱能不討論這個問題么”太子姜懷謙做好閉著眼寫此詔令的準備了。
他翻開嶄新一頁筆記“咱還是說說,如何撫恤忠良厚賞六軍罷”